南京记忆 | 估衣廊——估衣声远 烟火升腾
玄武区志办 牟莹莹
估衣廊位于中山路东侧,南起长江路,北出北门桥,全长约五百米。

旧时,估衣廊是一条以买卖衣服为主的小街。古人做生意,根据商品质量讨价还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估价而成交。估衣廊这条街名,即由此而来。也有人说,这条街卖的尽是旧衣,因旧衣成色不同、价格不定,交易时双方估价成交,因而得名。

三国时,孙权将都城从武昌迁往建业,赤乌十一年(248)春三月,太初宫建成。《建康实录》卷二云:“三月,太初宫成,周回五百丈,正殿曰神龙,南面开五门:正中曰公车门,东门曰昇贤门、左掖门,西曰明阳门、右掖门,正东曰苍龙门,正西曰白虎门,正北曰玄武门,起临海等殿。”其中正殿神龙殿,就在今天的估衣廊、鱼市街附近。
据《钟南淮北区域志》记载,明清时期,南京有三个估衣廊,一在花市,二在陡门桥,三在北门桥。如今,前两处地名已经消失,只有第三处概因紧邻当时城市交通干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商业环境,地名也流传至今。

估衣廊不仅承载过三国时期石城虎踞的帝王之宅,明清时期车水马龙的旧衣市集,还曾上演过令人悲怮动容的抗战旧事。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罗瑾在估衣廊上的“华东照相馆”当学徒。他在冲洗日本少尉军官拿来的两个“樱花”胶卷时,看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惨无人道的屠杀照片,决定把这些血淋淋的罪证通通保留下来。此后,他更加在意那些日本人送来的胶卷,在积累了一定数量后,自己做了个小本子,把16张侵华日军所做暴行的照片制成相册。为了表达内心的愤恨、不满,他在相册封面上画了一颗滴血的心,旁边则是一把满是鲜血的日本刀,除此之外,右上角还有一个“耻”字。抗战胜利后,这本珍贵的相册成为“京字第一号”物证,上交南京军事法庭,为促成日本战犯认罪做出了重要贡献。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如今,旧衣市场早已不在,战火纷飞的街巷也被时代的发展抚平了伤口。在寸土寸金的新街口,从德基二期出北门行百步便可至估衣廊。汪曾祺有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估衣廊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找寻最能抚慰人心的美味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号称“澳门最平价米其林”的腊味烧饭,鲜嫩细腻、郁香爽滑的鱼头泡饼,还有隔着马路就能闻到香味的洪泽湖小鱼锅贴。好吃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应接不暇,还有不少只有经常混迹此处的老饕才知道的市井美食馆子。灯火通明,烟火四起,在夜色朦胧中,估衣廊上各色餐厅的美味飘香,让人流连忘返。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夕阳西下 华灯初上 车水马龙
三五好友 寻香而至
估衣廊上这些门面看起来有些陈旧的美食店里香气升腾
将人们一整天的压力与疲惫化成一份份令人欣喜的美妙滋味
(部分素材来源:南京民政、读城荟)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