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竟陵王萧子良的南京成语典故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9-20 12: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竟陵王萧子良的南京成语典故

俞思义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朝齐武帝第二子,齐宗室大臣、文学家,好结儒士,常与文友交流。

永明元年(483),其父萧赜即位,史称齐武帝。萧子良被封为竟陵王。永明五年,萧子良正位为司徒,居建康(今南京)鸡笼山西邸,召天下有才之士来此论道讲法。永明九年,南齐有天灾爆发,萧子良安抚救济百姓,深得人心。永明十年,加封尚书、扬州刺史。

隆昌元年(494),萧子良官至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同年发动政变,失败后去世,谥号文宣。

萧子良热心文事,重礼仪,好著述。时多有文士集合于左右,其中最著名的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八人,时称“竟陵八友”,其所创“永明体”对后世诗文影响深远。他曾参照《皇览》体例撰《四部要略》。《隋书·经籍志》著录《竟陵王子良集》四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三十卷,今时大多已佚。只有《梧桐赋》等二十余篇存世,后人辑作《南齐萧竟陵集》。

这位曾在鸡笼山开馆的竟陵王,又在南京留下了哪些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呢?




辞趣翩翩


出自《南齐萧竟陵集》中《与南郡太守刘景蕤书》:冬去因君与刘居士书。今春得其返,价辞趣翩翩,足有才藻,实子云之笔札,元瑜之书记,伸复咨嗟。

释义:辞趣,文辞的意趣;翩翩,形容风致、文采优美。指文辞的意趣很优美。



田月桑时


出自《南齐萧竟陵集》中《谏射雉启》:銮舆亟动,天跸屡巡,陵犯风烟,驱驰野泽,万乘至重,一羽甚微。从甚微之欢,忽至重之诫,顷郊郛以外,科禁严重,匪直刍牧事罢,逐乃窀掩殆废,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士女呼嗟,易生噂议。

释义:农历三、四月春耕、养蚕的大忙季节。泛指农忙季节。向登,成熟;告至,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

萧子良的父亲齐武帝萧赜爱好射雉,往往大队人马,踩踏庄稼。萧子良于是作了《谏射雉启》,认为这时去骑射会引起众人非议,这种行为有君王不顾百姓而放纵自己之嫌,理有未安。所以希望武帝不要在这时去骑射。



刻烛为诗


出自《南史·列传第四十九》: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释义:用刀在蜡烛上刻痕,同时提笔作诗。形容才思敏捷。

萧子良喜爱文学,也认识很多有才学的人,晚间经常和他们聚在一起,用刀在蜡烛上刻痕来计时,按照刻一寸蜡烛便作四韵诗的标注写诗。萧文琰说:“蜡烛烧掉一寸,就作一首四韵诗,这有什么难处呢?”于是和丘令楷、江洪几个人敲打铜钵,铜钵的声音一停止,诗也就写成了,并给在座的诸人传阅。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