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跟着方志游南京|寻访“十里秦淮”西五华里有故事的老地名——军师巷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5-05-27 12:1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东起甘露桥、西至西水关,沿内秦淮河两岸分布的“十里秦淮”西五华里周边“高下坡陀,曲巷斜街”,漫步在这里,每个独特的老地名仿佛都在诉说着其蕴藏的传奇故事。



今天,从中华门内北镇淮桥往东北侧走不到百米,有一条南北向蜿蜒小巷——军师巷。


·江宁省城图局部


相传这里曾是诸葛亮出使东吴时的驻节之所,也有说这里曾是诸葛亮之侄诸葛恪的居所。



对于“军师巷”,百姓有一段附会“龙盘虎踞”的典故。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赤壁之战前夕,他奉命出使东吴。一天,掌事江东的孙权到位于建业(今南京)城南秦淮河边的使节馆探望诸葛亮。孙权指着秦淮河说:“诸葛先生,秦淮河风光如何?”诸葛亮答:“激浪翻腾,桅杆如竹,码头上货积如山,东吴富饶名不虚传。”孙笑道:“诸葛先生如何看北岸。”诸葛亮又答:“街道整齐,市井繁荣,车水马龙,欣欣向荣,只有天上的街市才能相比!”可是听到这些赞许,孙权却叹息:“只怕人间美景不久将毁于兵燹!”诸葛亮明知故问:“这是为何?”孙权装作愁眉不展道:“曹操百万大军如狼似虎,谁能抵挡得住?”诸葛亮闻言笑道:“只要孙将军与刘主公合力抗曹定能取胜。”孙权故作疑虑问:“我该怎么办,才能真的打败曹操?”诸葛亮毫不犹豫答道:“当皇帝!”孙权吃惊道:“我当皇帝?”诸葛亮点头答:“正是,当东吴皇帝。”孙权又追问:“何以见得?”这时,诸葛亮才将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后来事情的进程果真如诸葛亮所言,孙刘联合击败曹军,奠定了天下三分局面的基础。后人钦佩诸葛亮的过人智慧,便把他驻节的巷子叫作军师巷。



对此,清甘熙《白下琐言》卷二记载:“诸葛祠在信府河军师巷,相传和吴破魏时,武侯曾驻节于此……”



只是当年赤壁之战前夕,孙权政权治所在京口(今镇江),其与诸葛亮的这段对话或许是老城南说书先生的段子,但不管真实缘由如何,这一故事寄托了百姓对智慧化身诸葛亮的尊崇。



据地方志记载,军师巷的得名应可追溯至明代前。此外,军师巷与邻近的“心腹桥”“小心桥”形成有趣的命名组合。民间有戏说之言:“军师虽是心腹,但需处处小心。”或许暗含古代谋士伴君如伴虎的哲理。


信府河旧照


今天,沿军师巷东行到朱雀桥边,便是信府河的潋滟水光。明初信国公汤和曾在此建府。汤和的府邸选址不仅与三国智者的足迹隔河相望,其洞察时事的智慧也能望孔明之项背。



汤和(1326~1395,明初濠州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布衣兄弟,为人豪爽,足智多谋。元朝末年,随朱元璋转战,屡建战功,为明王朝立下不朽功勋。洪武十一年(1378),汤和被封为信国公。诰曰:“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明政权巩固后,朱元璋开始削弱诸将势力为其子孙巩固江山。汤和洞察朱元璋用心,自请解甲归田获准。南京民间传说,朱元璋杀戮功臣,汤和因建有大功,又不要兵权,遂得以善终。



如今穿行于军师巷与信府河,侧耳倾听,似乎三国谋士的羽扇纶巾声与明朝开国功臣的铠甲铿锵声就在这里交融。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