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翔
南京的盛夏是火炉。
在旧时,没有冰箱、空调、电风扇等电器,老南京人又靠什么熬过这火煎火烤的夏日?
今天就来说说我记忆里,老南京人的夏日消暑小妙招吧。
茶泡饭——消暑降温的食疗良方
我小时候住在肚带营一带的大杂院里。那时候,哪怕是赤日炎炎的夏天,院里好多人家迫于生计,顶着暑热高温也得去户外上工。他们或是拖板车到工地做小工,或是摆摊子卖日用百货,回家后就想吃个爽口饭。
其中最常见的吃法之一,就是茶泡饭。
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便有提到贾宝玉用茶泡饭配小菜的吃法:
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
夏天吃茶泡饭是很开胃。记得当时在大杂院,邻居家的孙大妈就会从茶叶店买点龙井茶末子,每天起早给孙大伯泡壶茶,让他带出去解渴。到了晚上,孙大伯收工回家,孙大妈就在他吃茶泡饭时,让他就着春天腌制的莴笋干和玫瑰花瓣来吃。这米香、茶香、花香融合的美味,正是夏日里的绝好享受。
面筋汤——清口消暑的一碗好汤
除了茶泡饭,大杂院里的老南京人也喜欢在夏天吃些清口的菜汤下饭。面筋汤以滑口消暑的特点,颇受大家的青睐。
旧时老南京人家的“熊孩子”们会拿用水洗过的面团去粘知了玩,那黏丝丝的东西,就是“麸”,也就是我们如今水洗出来的“面筋”。
一直以来,面筋都颇受大众喜爱。元朝时就曾有文人为面筋赋诗:“山笋麸筋味何深,箸下宜素又宜荤。黄润光亮喜入眼,浓汁共灸和鸡豚。”称赞山笋和油面筋的味道十分鲜美。
到明清时期,面筋素食更是别具特色。民间百姓常吃的烧面筋泡、油面筋、面筋扒白菜、自制臭面筋等等,都是上乘佳肴。
过去,大杂院很多邻居,到了大热天,都要做面筋汤给家里娃儿消暑。邻居们会去附近网巾市粮站买来面粉,先和成面团,再放进清水盆里洗。洗得一大块面团缩成一小团,像橡皮筋一样拉都拉不断,顺撕成长条,跟切好的葱姜、海带丝一起放在锅里,放点盐走几下,然后放半锅水烧煮。半个小时,汤就煮好了。喝时在锅里滴几滴麻油,那滑口、黏稠、香气直冒的面筋汤,一碗下肚,全身的热气都消了。
记忆里,因为面筋汤消暑效果好,商家看准商机,都会在夏天适时推出,当时南京绿柳居的素菜馆每到夏天,除了出售罗汉面筋外,还供应面筋汤。
凉拌面——清爽又饱腹的消夏佳品
凉拌面也是老南京人的一款消暑佳肴。
南京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面食相辅,而夏天吃的凉拌面则另有一番风味。我记忆里的凉拌面是很好做的。先将面条下到开水里,煮“二滚”捞起,再用凉开水将捞起的面条浇凉,以热油淋拌。吃的时候,将各种素料,如绿豆芽、黄瓜丝、榨菜丝、姜丝均匀地盖浇在一小盆面上,再浇上酱油、麻油、葱花、蒜泥即可做成。可以配上一盘白糖拌西红柿,抑或凉拌苦瓜,不要说营养成分,单是那口感,就能勾起夏日的食欲,感到全身清爽。
我小时候,家中五爷爷在珠江路上的“勤俭饮食店”工作。暑假期间,我有时会去店里玩,五爷爷就会给我买上一碗凉拌面。记忆中,店里营业员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守在一张放着各种素材、调料的方桌旁,碗罩下一个个白瓷碗里放着凉面。若有顾客光临店里,可以先在收银台买碗凉好的面,然后让店员在凉面上撒点精盐、味精,放上姜丝、葱花,滴上几滴麻油,夹上一点白切肉或几片香肠,再配上一碗蛋汤,就是无上的美味。机会难得,我往往会吃得连汤都不剩,方才舍得离店回家。
老南京的大杂院在夏日一天的日照下,房间吸足了热量,像热烘烘的蒸笼。而茶泡饭、面筋汤、凉拌面,这些不起眼的家常饮食,也曾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个酷夏。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