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恺
2024年12月,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的《栖霞山新志》正式出版发行。《栖霞山新志》不仅是一部传世的方志佳作,更是宣传栖霞山文化旅游的又一精品力作。既然是“又”,说明历史上定有不少推介栖霞山这一著名景点内容的旅游手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近代个人或官方编纂的那些个“小红书”。
1910年4月,由清末文人徐炎森编撰的《金陵杂志》于南洋劝业会开幕期间出版发行,作为一本推介南京的旅游手册,提供给参加南洋劝业会的海内外宾客。该书“其言简、其事赅,谓之乡土志可也,谓之续元宁县志亦可也,即谓游历家之指南针亦无不可”。其在“古迹记”中记载:“摄山,一名栖霞山,东连画石山,南接落星山,周回四十里,高一百三十二丈,今去城四十五里,东北有千佛岩,岩下有白乳泉,后有天开岩”。以志书助推文化旅游,与《栖霞山新志》,虽时隔百年,却是异曲同工。
1924年由俞旭华编写的《南京居游指南》出版发行,该书将南京名胜分东路、南路、西路、北路,其中在东路中对从市区前往栖霞山的交通以及栖霞山景点进行了说明。1928年12月,顾容展编纂的《实用首都指南》,在“游程六”中特别说明“本程专为游览栖霞山而设”,不仅详细说明了前往的交通方式,还逐一介绍了栖霞山、栖霞寺、明征君碑、千佛岩、功德泉、中峰石、天开岩、珍珠泉等景点。此后,1929年出版的《新都游览指南》、1931年出版的《最新首都指南》、1933年出版的《最新南京指南》、1946年出版的《首都游览指南》,在介绍南京重要景点时,无一例外地都将栖霞山纳入其中。
除了以上列举的由个人编纂的推广栖霞山文化旅游的手册外,在当时,官方对于栖霞山文化旅游的宣传也是不遗余力的。
由于栖霞山紧邻沪宁铁路,作为铁路沿线重要的景点,铁路部门对于栖霞山旅游的推介可谓功不可没。1918年8月,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编纂的《沪宁沪杭甬铁路旅行指南》出版发行,该书对两路铁路沿线各站点附近的自然人文风景进行了专门的推广。其中,在介绍沪宁线孤树村站周边的名胜时,重点介绍了栖霞山,其写道:“栖霞山,在站东十五里”,还特别提及“每岁冬令西人来此弋猎,多寄居民家”。可见,栖霞山还吸引了诸多的外国游客。
1934年11月10日,栖霞山枫叶正红,为了方便各地游客前往栖霞山观赏枫叶,京沪铁路管理局特别将栖霞山站加入为游览来回票站,发售的来回票要比普通单程票价优惠得多。
11月18日,举办栖霞山游览旅行活动,上午9:49在和平门站乘坐快车出发,17:13自栖霞山返回。同时,安排汽车接送至栖霞山。全部行程每人收费仅7角。1935年,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为提倡旅行,专门编辑有《游览栖霞山》单页双折手册,免费赠阅给游客。
不光是铁路部门,当时位于栖霞山的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学校,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社会部南京社会服务处、中国旅行社等单位都曾为栖霞山旅游的推介贡献良多。
1932年10月,由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学校编印的《栖霞导游》出版发行,设综述、名胜古迹、最近状况、游人须知等内容,另设有栖霞山游览线路彩图一幅。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战后的南京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为了提振南京的经济,促进旅游消费,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1947年,国民政府社会部南京社会服务处资料室针对普通民众,组织编写了《南京游览手册》。其中《南京游览手册·旅客指南》中写道:以往南京还没有出过完整的一套手册。《南京游览手册》涵盖《陵园》《玄武湖》《栖霞》等十六册。《栖霞》全书共12页,封面为栖霞山交通图,内页设有照片数张,正文有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栖霞街、山麓等内容。附录摘录南京至栖霞山交通一览。
1948年,中国旅行社出版发行的《南京导游》,在“南京之名山古迹”中将古迹的分布范围划分为城东南区、城西区、城北区、东郊、南郊、西郊、北郊外,还特别设立了栖霞山区,进行重点宣传。
除此之外,张智峰先生在《栖霞山下那条街之民国时期栖霞山文献》一文中提及的1926年刊行的《栖霞导游》,1948年南京摄山栖霞寺佛学院编印的《栖霞指实》,均为当时推介栖霞山旅游的重要资料。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