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
下关,南京临江的旧埠,曾为水陆要津,商贾云集。江涛拍岸,舟楫往来,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交通之盛和市井繁华。
下关港鸟瞰
下关江面开阔,有二三里宽,江水湍急,适合船舶行驶与停靠,因此在下关江面附近建有若干码头,城市开埠也因此选择了下关。
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该条约规定“江南之江宁(今南京)……准令通商无异。”至此,南京被辟为通商口岸。1899年5月1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下关正式开埠。清政府于下关设商埠局,划定:仪凤门外,惠民河以西沿江五华里处,为中外商行设栈房、建码头之地。除清政府设立的官码头、招商码头之外,英、德、日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了怡和、美最时、太古、日清等码头,并建立了教堂、学校,开设了烟馆、赌场、舞厅。
水陆门户
下关是南京的水陆门户,交通枢纽。行驶在长江中的船舶停靠在下关码头。所谓下关码头并不是只有一个泊位,而是沿岸有多个码头,后来南京人习惯编号为下关一号码头、二号码头、三号码头等等,统称都叫下关码头。下关还是南京最早的城区小铁路的始发站,小铁路于1907年10月开工建设,1908年12月竣工。
南京下关码头
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通车,位于下关的车站命名为江宁车站,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火车客运站。1927年改称南京车站,1947年,车站扩建,规模为全国之首。1968年因为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新建了南京站,位于下关的南京车站改名为南京西站。
倪锡英在《南京》一书中这样写道:“下关,便是在挹江门和兴中门外的一个商埠地。它是位于南京城的西北角上,背后靠着浩浩的长江,南面是京沪铁路到南京的终结战,北面遥望着津浦铁路的起点;所以无论任何一个旅客,随他走的是水道或是旱道,从长江里坐船也好,从津浦、京沪两路坐火车也好,他们想到南京城里去,一定先要经过下关。因此之故,下关处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之下,它便变成了南京的水陆门户,总绾着南京交通上的枢纽。”
1940年南京市市区图
商业繁华
下关滨江地区曾是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上任,他主持修筑了码头至城内的马路——大马路,并修筑了惠民河上的洋式活桥,两项工程耗银5万两。
下关惠民河
随着桥梁的建成,马路的修筑,下关码头到城区的交通被贯通,随之而来在码头附近、马路周边开设了很多旅店、酒肆、商行。一时间,大马路、商埠街、宝善街一带,商贾云集,洋楼林立。外商也开始纷纷入驻下关,在大马路一带,洋人纷纷建造房屋。1918年位于大马路62号的江南邮政管理局落成,这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1923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建筑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竣工。这条路上汇集了若干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徜徉在这条不长的马路上,仿佛进入了民国建筑博物馆,中式西式等各种建筑均有,目不暇接。
大马路旧影
马路两侧建筑多样,商铺林立;马路上人力车、马车,后来又加入汽车,往来如织;行人也是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民国初期,下关拥有当时最繁华的港口、最热闹的马路和最繁忙的铁路线。但是,随着交通枢纽功能的衰落,南京城区新街口中心商业区的崛起,下关的商业氛围渐渐淡化,下关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光。
江边风景
江边看风景,欣赏江中的渔民撒网,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许多城里的孩子甚至不知是怎么回事。而在过去四五十年,或者上溯到七八十年前,在下关江边经常可以看到渔民撑舟、江中捕鱼的情景,也是城里人了解渔民生活的一个窗口。
下关江边
张恨水在《江冷楼前水》中这样写道:“当此冬日,水是浅了,处处露出赭色的芦洲。岸上的渔村,在那垂着千百条枯枝的老柳下,断断续续,支着竹篱茅舍。岸上三四只小渔舟,在风浪里摇撼着,高空撑出了鱼网,凄凉的真有点画意。……若是面前江上,舟楫有十分钟的停止,你可以看到那雪样的白的江鸥,在水上三五成群地打胡旋,你心再定一点,也可再听到那风浪打着江岸水上,拍达拍达作响。”
因为那时没有污染,长江不仅水质好,江中的鱼类多,而且生息着许多水鸟,江鸥只是其中之一,它们靠吃江中的鱼类生活。渔民在江中忙碌时,江鸥就在一旁盘旋,捕食着侥幸逃生的小鱼。风里来雨里去,渔民靠水吃水,尽管辛苦,但大自然赋予了良好的资源,靠劳动便可以吃上上好的江鲜。如果运气好,捕到的鱼多,也可以拿到市场换些现钱或者生活物品,生活怡然自得、快活自在。
南京下关码头帆影
为了欣赏江边的风景,精明的商人在江边开设了茶楼,招徕市民、游客。《江冷楼前水》中曾说道:“到江边茶楼上去喝茶,有两三家茶楼,还相当干净。冬日,临江的一排玻璃楼窗全部关闭了。找一个临窗的座位坐下,泡一壶毛尖,来一碗干丝,摆上两碟五香花生米,隔了窗子,看看东西两头水天一色。北方吹着浪,一个个的掀起白头的浪子,却也眼界空阔得很。”曾经,在江边茶楼喝茶、赏风景是南京人的时尚活动。
如今的下关,虽然那座镶着大钟的门楼依然默默守望着长江,但这里早已不再是南来北往的码头渡口,而是一部开放的历史书、一个惬意的观景台、一处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客厅。它期待着你在徐徐江风中,漫步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大马路民国风情街,拍下属于你的时光记忆。
(节选自《南京史志》2015年第一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