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仁
刘政纲
南京人爱吃豆,无论是蚕豆还是黄豆,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零食。南京有农谚:“蚕豆花开馋煞人,要吃蚕豆等断魂。”说的是蚕豆花期长,从农历二月末一直开到四月才结荚。南京人偏爱蚕豆,一年四季都不断。旧时街头巷尾的小杂货店里,各种口味的蚕豆制品常年供应。常见的有铁蚕豆、芽蚕豆、兰花豆、蝙蝠豆、五香烂蚕豆、五香豆等。南京人将成熟的毛豆称为黄豆,并常用黄豆烹制盐豆、笋豆、茭瓜豆、霉豆子、梅豆等食品。这些黄豆制的食品,既是小菜,可用于佐酒佐餐,也是“零嘴”“小吃”。
铁蚕豆
铁蚕豆制作很简单,将干蚕豆放入铁锅里炒,炒时撒点盐水、糖水,炒熟即可。口味不甜不咸,越咀嚼越香,伴有一股蚕豆本身的香味,是小孩子们的最爱。铁蚕豆吃起来较硬,所以,一些牙口好且自认为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常会说:“好着哩,铁蚕豆也吃得动。”
芽蚕豆
芽蚕豆的制作方法是将干蚕豆上端剪个小口,放在潮湿的环境下让其发芽。待嫩芽从表皮中萌发出来后,再放在沙子里炒,炒到表皮绽开,即将脱落即成。吃的时候,常常是皮未咬破,皮内豆瓣已自行解体,比铁蚕豆还香甜。不过,芽蚕豆中的沙子很难完全除尽,有时会吃到细小的沙粒,若是虫牙、蛀牙吃到沙粒,那真是疼得要命。人们会说:“小馋鬼好吃,顾了嘴伤了牙,有苦说不出”。
兰花豆
兰花豆是将蚕豆泡软,从下方剪一下,放在沸油里炸,由于表皮炸后翻转翘起如兰花花瓣,所以称为兰花豆。兰花豆豆仁炸得金黄如花苞,食用时撒上适量细盐,油香、豆香,深色花瓣、浅色花苞,给人以味觉、视觉冲击。趁热食之,豆瓣、豆皮一口咬碎,满嘴酥香,亦是很好的下酒小菜。
五香烂蚕豆
五香烂蚕豆选用当年的干蚕豆,用清水浸泡一夜,在每颗蚕豆上划一小口,入锅加茴香、桂皮、八角、盐,大火煮开,改小火焖,待蚕豆上挂满了 “霜”(豆粉)即可。酥、烂、粉、软、香,非常适合老人食用。入口只需稍动唇齿,连皮带瓤细软如豆沙、枣泥,到嘴到肚。
五香豆
五香豆与五香茶叶蛋、雨花茶,都是魁光阁的特色茶点,后来又成为“秦淮八绝”之一。该店选用整齐的蚕豆用清水洗净后浸泡,待泡发后再清洗两次,入锅加盐、酱油、茴香等调料,在大火煮开后再改为文火煮透收卤即成。食时加五香粉,味纯酥软,老少皆宜,十分受欢迎。
魁光阁旧影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夫子庙售卖五香豆曾有一种标志性的唱卖声,如同南京白局唱腔,很有味道:“五香豆,真正香,老头儿吃了老妈妈香,大姑娘吃了二姑娘香,大哥哥吃了小哥哥香,城里吃了城外香……”
盐豆
盐豆的做法是,黄豆放入清水中浸泡,待表皮变软,沥干水分,入锅用文火炒制。待闻到有熟豆香味,撒盐水(或在生豆浸泡时加盐)来消除豆腥味,可放少许八角等香料,然后大火收干即成。出锅的盐豆有很薄一层盐霜,豆皮多成皱褶,豆粒很筋道,但并不硬脆。小孩常把它当零食,也有老人用来佐酒,不“夺味”(不会冲淡酒香)。
笋豆
笋豆是用水发的黄豆或青豆和笋干一道入锅,添加桂皮、八角和酱油,煮熟后即是一道家常的小菜,早餐就着泡饭或稀饭吃极佳。收干了卤汁,便是零食。豆香加笋香,让人齿颊生津。
霉豆子
霉豆子,选用颗粒整齐饱满的当年黄豆,用清水泡上二三小时,用文火煨熟,晾至温热时,装入干净的容器,焐上7~10天,待豆子发霉长出白毛且豆汁发黏,取出。加入适量精盐和少许剁碎的干辣椒、生姜米,也可以加些生白萝卜片,搅拌均匀,再放置一周左右即可食用。冬季进九后,老南京人喜食。
梅豆
梅豆“一名状元豆,儿童最喜食之”,做法是“取黄豆,以饴糖红曲煮之,搀以梅子,其色红,味极鲜妍,正月间茶肆皆以之供茗饮矣”(徐寿卿《金陵杂志》)。关于“状元豆”的来历,据说与清乾隆年间状元秦大士密不可分。民国时期,状元豆仍是夫子庙地区沿街叫卖的小吃之一。刘元先生所作的漫画,还将其列入“南京三百六十行”中。1978年改革开放后,奇芳阁茴香豆厂用优质黄豆配上梅干菜、笋丝、辣椒、精盐、白砂糖、酱油、味精、天然香料(八角、桂皮、小茴香等)、食品添加剂(糖精钠)制成“黄豆酥烂,颗粒完整,汁味香浓,甜度适宜”的状元豆,深受游客的欢迎。
(选自《南京史志》2021年第二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