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华云
冷朝阳,唐代诗人,江宁(今南京)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不待授官,便归江宁省亲。大历五年至八年间,任相州节度使薛嵩幕客。兴元元年(784),任太子正字,贞元年间官至监察御史。冷朝阳诗擅长五律,以写景见长。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在大历诸才子中法度稍弱,字韵清越”。他有诗集流传于世,但未见于史志著录,诗作大多亡佚。《全唐诗》录存其《送唐六赴举》《立春》等诗十一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
名流饯行
唐大历四年(769)的一个秋天,长安,天高云淡,大雁南飞。一场为送别一位东归进士而举行的宴集饯行活动正在进行。他进士及第的同年二十多人来了,社会名流、朝野显贵来了,著名诗人李嘉祐、李端、钱起、韩翃等人也来了。被饯送东归的人就是唐代诗人、大历才子冷朝阳。他是金陵人,家住城西乌榜村。据《元至大金陵新志》载:晋“初立西州城,未有篱门。立乌榜,与建康分界。后名其地为乌榜村。在天庆宫(即今朝天宫)西。”

元 张铉撰《至大金陵新志》(四库全书本)
《唐才子传》中载,冷朝阳大历四年中进士,不待释褐授官,便要回乡省亲。以一介布衣之身,有如此才名,人人皆羡慕他。《唐国史补》记载唐人宴集必赋诗,大家推举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为擅场(相当于今天的主持人)。钱起有《送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诗云:“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夕阳流水吟诗去,明月青山出竹逢。兄弟相亲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佳期少别俄千里,云树愁看过几重。”李嘉祐《送朝阳登第归江宁》诗云:“高第由佳句,诸生似者稀。长安带酒别,建业候潮归。稚子欢迎棹,邻人为扫扉。含情过旧浦,鸥鸟亦依依。”韩翃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冷朝阳还上元》诗云:“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这些诗句中的金陵、江宁、上元都是今南京的别称。
为何一介布衣的冷朝阳能有如此名声?唐文学家、巴州刺史于邵在《送冷秀才东归序》一文中道出原委:一是冷朝阳“深于诗也”;二是与人相处友善,“不复相鄙,愚无闲然”;更重要的是,孝双亲,睦兄弟。钱起诗中就用了两个典故“老莱子娱亲,孔融让梨”。百善孝为先,冷朝阳受到人们尊重并非偶然。
幕府从事
大历五年至八年(770~773),冷朝阳入潞州(按《唐刺史考》似为相州)节度使薛嵩(唐薛仁贵之孙)幕府任从事。这期间,他尽忠奉职,颇有治名。嵩有青衣,善弹阮咸琴,手纹隐起,号红线,因以名之。一日辞去,朝阳有《送红线》诗云:“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销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采菱歌即《采菱曲》是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之一。说明冷朝阳在向乐府学习中吸取了营养。

北宋 计有功撰《唐诗纪事》(四部丛书景明嘉靖本)
这首诗虽短小,但影响很大。90多年后的唐咸通九年(868),小说家袁郊根据此诗演绎为传奇小说《红线》,讲述唐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图谋吞并潞州,潞州节度使薛嵩有婢女红线,武艺高超,只身进入“侍人四布,兵器罗森”的中军帐中,将田承嗣头边的金盒盗走以示警告,令田不敢再有侵吞之心,避免了一场战乱,使“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明代戏剧家梁辰鱼又根据这个故事改编出杂剧《红线女》。而冷朝阳更不会想到的是,千年后,广东粤剧演员邝健廉以“红线女”为艺名而广为人知。
传世诗赋
《唐才子传》曾提及冷朝阳“有集传于世”,“然集久佚”。《全唐诗》录其存诗11首,除代表作《送红线》外,其他还有几类:
一是自然山水类。如《宿柏岩寺》诗云:“幽寺在岩中,行唯一径通。客吟孤峤月,蝉噪数枝风。秋色生苔砌,泉声入梵宫。吾师修道处,不与世间同。”柏岩寺在太行山,当时高僧怀晖在此修行。据《释氏疑年录》载,他在元和十年(815)逝世,年60。李益、贾岛等有哀诗,权德舆撰碑。此诗颈联将颜色、声响引入诗中,还把台阶的苔藓生长变化与秋色联系起来。一个“生”字把秋色这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不得不佩服诗人观察细微、联想丰富。
二是送别饯行类。如《送唐六赴举》诗曰:“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诗中从平常的秋天草衰、叶落现象,勾勒出北方大地的辽阔、山峦的明净。因为和唐六是知心朋友,自然真心祝愿他折桂高中。
三是民风民俗类。如《立春》诗云:“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诗中描写了唐代立春的两个民俗活动,春牛活动流传至今,而戴燕活动已成陈迹,应当感谢冷朝阳在诗中为我们留存了这段历史。《立春》基调欢快向上,但写这首诗时冷朝阳在外地,想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吧。
总的来说,诗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态,着力描绘日常生活,富有人情味。同时,诗人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很少用典,作诗力求去除陈言,追求清新明净。
冷朝阳不仅能诗,还写赋。《全唐诗》录有他的《林表吴岫微赋》:“楚江之阴,岩壑重深。参差远岫,掩映遥林。”“天高地远,混烟霭而虽微;虎踞龙盘,等衡巫而不小。形标回汉,势混全吴。”“林隔岫而相映,岫依林以相扶。”“兰青青兮雨霏霏,望乡路兮吴山微”。俨然是一幅用文字写成的山水画,那高大的树木、清新的远山,给人以爽朗深远之感,又显示出一种辽阔优美的意境。

《吴嶽祠堂记》拓片
冷朝阳还善书法。唐兴元元年(784),名将李晟平定朱泚之乱,收复京师。唐文学家于公异作《破朱泚露布》《吴嶽祠堂记》,唐德宗览后泣下,称叹不已。据岑仲勉先生记载,《吴嶽祠堂记》碑就是由将士郎行太子正字冷朝阳书写的。
(节选自《南京史志》2015年第一期《大历才子金陵冷朝阳轶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