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听取代表意见,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登高望远、思想深邃,指引当下、引领未来,语重心长、饱含关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指引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要牢牢把握“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四个必须”,是对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总结,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抓发展的所有工作,都以“四个必须”为重要遵循,把“必须”的要求转化为“必然”的自觉,真正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这“四个走在前”,都至为重要、至为关键,涵盖的是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是对“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路径指引。对每一个“走在前”,习近平总书记都首先着眼于现代化战略全局,强调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贡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守实体经济,以先进制造为引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努力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围绕高水平农业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将其作为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对很多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这些都是“国之大者”,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研究落实,对应到一项项具体行动和一件件具体事情上,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人才集聚上,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产业等优势,打造一流引才用才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广聚天下英才。在环境治理上,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立足更高标准,唱响新时代的河湖美。在培育壮大新时代“新农人”上,积极引导青年一代、知识分子、专家投身乡村振兴,让他们在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中体现价值、实现梦想。在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更加注重从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四个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观,用正确价值观培养下一代,把红色基因和伟大事业一代代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各方力量和资源协同起来,形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推动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好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群众中去找问题、找思路、找办法,推动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
我们正在阔步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推动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气象,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
第二支部:郭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