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会上强调,此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愈发理解这个总要求的精神内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主题教育学习全过程,在思想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现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一、学思想是要用理论武装头脑。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学思想过程中,只有吃透理论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才能从内心深处增进对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将理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准确把握其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做到结合转化、融会贯通。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正是因为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亿万人民才有了团结奋斗的“主心骨”,有了思想上的“定星盘”,有了行动上的“指南针”。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面对加速演进的历史转折,推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唯有用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也唯有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才能不惧惊涛骇浪、勇毅前行。
二、强党性是要对党忠诚。忠诚是魂,魂固方能神聚;忠诚是根,根深方能叶茂。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依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新时代,党的内部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而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也在不断升级。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局面,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内心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一生的必修课,要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决杜绝理想信念滑坡倾向。
三、重实践是要以知行合一为主旨。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的是成为起而行之的行动者,而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客。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善于将所学所悟应用于实践,勇于解决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在机关党委工作以来,我特别注重党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关注党刊党报的主流报道,关注全国新闻和时事动态,不断提高应对工作各方面需要的能力素质。随着平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慢慢找到了党建工作的技巧和节奏,从开始无从下手到逐渐得心应手。作为专职党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是本职业务,如何做好党口宣传的“笔杆子”和“脑瓜子”,也一直是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方向。既要多读多看,借鉴别人布局谋篇的方法,留心别人遣词造句的技巧;也要多写多练,强化文字功底,提高逻辑思维;更要多思多想,吃透工作规律和政策法规,善于触类旁通,形成实用管用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四、建新功是要以实干担当为主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然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把干事担事作为自己职责所在、价值所在,敢接“烫手山芋”,敢当“热锅蚂蚁”,牢记“三个务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当好一名方志人,做好党建工作与方志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与推动地方志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聚焦“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使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为南京这座拥有“十朝都会”“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一系列名片的美丽城市,绽放新时代光芒。
第三支部: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