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认为非常必要,也正当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今天,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我理解:
——“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思想武装我们头脑,指导我们实践,推动我们工作;
——“强党性”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重实践”就是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识变、应变、求变,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建新功”就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我理解,“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前提是“学”字,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等原书原著,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中的要义,全面把握其中的实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干事创业,再立新功。
从地方志角度而言,就是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归根结底,要落在一个“行”字上,积极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著信史,编良鉴,为党立言,为民立传,忠实记录南京在新时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发展步伐,“江南好风景”“人夸好颜色”。
同时,地方志还要扛起新使命、发挥大作用,既要“向前看”,还要“向后看”,把各种地方志书宣传介绍出去,让沉淀其中的资料文献“活”起来,“用”起来,为这次主题教育服务。大家知道,地方志书具有区域性、综合性、资料性、连续性和时代性等特点,记载了一个行政区域内古往今来的山川地貌、政治经济、风俗民情、社会变迁等各方面的情况,故有“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之称。这次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调查研究之前、之中、之后,读志用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地方志进行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最有发言权。1985年,他到厦门担任副市长,就主动与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联系,借地方志看,从而了解厦门市的情况。后来,由他牵头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里面吸收借鉴了许多地方志中的内容。
习近平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有一次去霞浦县调研,除了看《霞浦县志》,他还要看福宁府的府志。这次调研中,习近平就讲起了在《福宁府志》上看到的“官井洋”的故事。先读志、后调研,才有实效,收获满满。
习近平手边常常不离“志”。在浙江,他用一个多月时间赴各地考察,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查阅市志、县志;履新上海不久,就让市委办公厅找相关部门给他提供一套上海地方志。他不止一次对身边的人说:“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
我们常讲,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育人、资政”。读志用志,就是发挥地方志的三大作用之一——“资政”作用。地方志“资政”,其意义善莫大焉。今天,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之际,党政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时,其作用更不能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读志用志的故事说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地方志“资政”作用不可替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地方志“资政”作用同样不可替代,它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敲门砖、指南针、好帮手。
第二支部:徐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