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群工作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官可罢而赋不可增”——陈鹏年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5-05-13 10:5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林 盼


陈鹏年(16631723),字沧州,一字北溟,湖南湘潭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三十五年(1696)任浙江省西安(今衢县)知县,从此踏入官场。后来调任江苏淮安府山阳知县、海州知州。离开海州时,海州百姓对陈鹏年的施政予以高度评价,在年末除夕家门口所挂的桃符上,十余万户人家不约而同地写下了“官清民安”四个字。

康熙四十二年(1703),陈鹏年升任江宁知府。海州百姓在官道沿途摆放鲜花,将佳肴美酒奉于陈鹏年马前。更多的人则在淮河岸边相送,还有驾船一路追随鹏年之船者。等到陈鹏年过淮河之后,万余士民遥望其身影,哭声震野。

刚到江宁,陈知府就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挑战。一个农夫上门哭告说,城中有一个花和尚,仗着跟两江总督署某官员有亲戚关系,抢夺民田并霸占农夫之妇。农夫说,此人后台不小,陈知府能不畏权势为他撑腰吗?陈鹏年当场允诺,很快便将和尚抓捕归案。在大堂上和尚仍然态度倨傲,大喊“我无罪”,陈鹏年将农夫以及其他受其欺凌的百姓的诉状扔在他面前,厉声斥道:“这难道不是你的罪吗?”两江总督阿山为和尚求情,陈鹏年说:“我刚刚上任,推行法度,怎么能因为一个和尚而采取不同标准呢?”随后重罚和尚。从此,地方豪强纷纷敛迹,不敢再横行霸道,欺凌百姓。

在江宁知府任上,陈鹏年继续施行他在山阳、海州行之有效的做法。他说,当官的少征收附加税,百姓就会乐意上缴额定的钱粮。他微服私访上元、江宁二县,得知纳税续过于烦琐,导致粮户多交钱粮以打通关节,因此他改行“自封投柜”的做法,并且禁止“淋尖踢斛”。所谓“淋尖踢斛”,指的是粮户在交纳粮食时,将粮食放进作为量器的斛里进行称重,计算粮食份额,而谷堆按照尖堆型装起来,一部分超出斛壁,然后由税吏踢上几脚,溢出来的谷物就用来弥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不许粮户扫回去。陈鹏年极力禁止这种约定俗成的无理做法,民众的负担大为减轻。江宁龙江关是南京城西南的重要税关,商民为了过关不得不贿赂税吏之举由来已久,之前的江宁知府曾大力整顿却无功而返。陈鹏年派人擒获为首的几个关蠹,同时颁令严禁税吏收取关税之外的钱款,龙江关管理混乱的局面由此得以好转。除此之外,陈鹏年还对贫病无依与流离失所的百姓设法安置,并计口授钱,尤其禁止贫民溺死婴儿,还专拨稻谷作为婴儿口粮。城内奢靡成风,妓院、赌场众多,他派人捣毁赌场,拆毁妓院,勒令妓女从良。他还在城中建立讲堂,每个月派人宣讲圣谕,并为此题名曰“天语丁宁”,同时宣传公序良俗。有时他还会亲自登台宣讲,与百姓直接接触。他还捐出俸禄修葺学宫,鼓励诸生除了学业之外,加强对修身的培养。他礼贤下士,若发现才华卓异的年轻人更是热心推荐。闲暇之日即关门读书,未有一天荒废。江宁百姓都很尊敬陈鹏年,称他为“陈青天”。

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帝再次南巡。两江总督阿山召集属下官吏商讨增加三成地丁税银,全部花在康熙帝巡幸的事务上,各地官员慑于总督权势均表示赞同,唯独陈鹏年力陈不可,指着官服说:“官可罢,而赋不可增!”阿山几番被陈鹏年强硬驳回,内心十分恼怒,他令陈鹏年主持修建龙潭行宫,暗地里却让侍从在御床上放置了蚯蚓和污物。康熙帝大怒,要治陈鹏年监察不力的罪,江宁织造曹寅免冠叩头为陈鹏年请命,额头上甚至都磕出了血。康熙帝又召见已经退休的大学士张英,问他谁是江南廉吏,张英第一个便举出陈鹏年,他认为再有才干的官吏,做事都免不了带有一些私心,唯独陈鹏年施政,除了廉洁之外,胥吏畏惧他的声威而不怨恨他,民众感念他的恩德而对他恭恭敬敬,士人以他为榜样而真诚相待。康熙帝这才龙颜大悦,而阿山对陈鹏年更加怀恨。康熙帝要到京口(今镇江)检阅水军,阿山命令陈鹏年提前一天在江边垒石作为阅军平台。水流湍急施工困难,下属为陈鹏年捏了一把汗,而他率领士民亲运土石,百姓也争相运送建材前来襄助,一日之内阅台建成。康熙帝非常惊奇,令陈鹏年随驾出行,龙船到山阳县,以前受其恩惠的山阳父老见陈鹏年立于皇帝之侧,纷纷呼喊“那是我们的陈父母官啊!”

总督阿山多次施计不成,更加恼羞成怒。康熙帝刚刚离开,他就上章弹劾陈鹏年收受盐、典商人的贿赂,侵吞龙江关税银,又无故体罚关吏。最严厉的则说陈鹏年所建“天语丁宁”的讲堂,是由妓院改建的,是大不敬。这些捕风捉影的指责,让陈鹏年被革职入狱。阿山还让漕运总督桑额、河道总督张鹏翮与他一起审理陈鹏年。听到这一消息,江宁百姓奔走喊冤,商人罢市,诸生罢课,街道上终日人山人海,民众在总督府前高呼“请保留清廉太守!”焦急的百姓为了见到陈知府,不惜贿赂狱卒,拜托其善待陈知府。阿山派人要将百姓轰走,百姓拒不离开,斥责道:“为什么你们不让我们见当代的包龙图?”还有乡民在闹市区摆开讲席,把陈知府的政绩唱得江宁街头巷尾是家喻户晓。几个商人因带头罢市而被拘押,官吏问他们为何起事,他们说:“每年我们商人都不得不孝敬督抚和各地州县官,只有陈知府不收我们一文钱!”当年冬季,陈鹏年被押送到漕运总督治所淮安府听审,海州和山阳百姓同样将督府围得水泄不通,呼喊冤枉并且希望能以身代罪。审讯时因旁观者太多,山阳知县用栅栏挡住人流,百姓只能用口号来支持陈鹏年,一时间“请保留陈太守”的呼声不绝于耳。

对于这种“颠倒蒙罪戾”的遭遇,陈鹏年自己也无可奈何,他曾赋诗表达心中的委屈与惆怅,称“我年四十余,心悴形就槁”、“矧遥初度日,荒零尚留滞”。不久,陈鹏年的遭遇传到了康熙帝那里,康熙帝召见大学士李光地,询问两江总督阿山政绩如何,李光地说,阿山做事勤快聪敏,声望较好,唯有弹劾陈鹏年之事,人所不服。于是康熙帝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将陈鹏年召入北京武英殿纂修宋金元明四朝诗歌。陈鹏年离开江宁时,百姓依依不舍,甚至一度关闭13座城门长达9天;自省城到龙江、下关20里地聚满了百姓,哭泣声震天。陈鹏年非常感动,在诗中写道:“阅岁仍依坎,当春尚履冰。艰难驰凤阙,酸楚别金陵。”陈鹏年刚来江宁时,曾经夜游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的祠堂,赋诗“建牙惠泽同膏雨,茹蘗清操并雪霜。今古何人堪配享,独留遗像阅沧桑”,如今在他离开江宁的时候,百姓将他和他的母亲的塑像配享于海瑞祠堂中,并更换祠堂匾额,称之为“二忠”祠。

在京城修书几年之后,康熙四十七年(1708),陈鹏年又被任命为苏州知府。刚刚上任,他就在府门前贴出榜文,希望能“求通民情”,并“愿闻己过”。

次年,陈鹏年升任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张伯行非常看重他,事无巨细均与其一同裁决。而新任两江总督噶礼素与张伯行不和,连带也对陈鹏年多有忌讳,想方设法要弹劾他。还在陈鹏年任苏州知府时,他就跟噶礼结下了梁子。他上任伊始拜会噶礼,答话时并没有跪下,噶礼发了脾气:“陈知府,你知不知道你的生死全掌握在我的手里,为何见我而不跪?”陈鹏年正色回答:“如果我果真有罪,我会心甘情愿接受惩罚;否则我的命掌握在皇上和百姓那里,并不由大人您掌控。”噶礼恨其一身正气,先是诬告其上报钱粮数目不实,要将陈鹏年丢官并发配黑龙江。此事后因康熙帝干预而作罢。随后噶礼还抓住陈鹏年任苏州知府时所作的《重游虎丘》诗不放,认为其中暗含反义,如“代谢已怜金气尽”一句,噶礼认为诗中以大清本号后金,隐含清朝气数已尽之义,对朝廷不满。噶礼所为,是想在弹劾陈鹏年的同时,扳倒他背后真正的对手张伯行,未料康熙帝不信其言,反而对臣僚说:“陈鹏年声誉很好,学问也不错,因此张伯行才会事事与其商议;噶礼说陈鹏年诗中有谋反之义,不过是小人伎俩,朕怎么会受骗呢?”为了保护陈鹏年,康熙帝仍然诏令让他回到京城纂修书籍。

雍正元年(1723),陈鹏年一病不起,雍正帝虽派御医前往诊视仍无济于事,不久便病逝于河防工地。雍正帝称赞他道:“陈鹏年积劳成疾,逝于公所。听说陈鹏年家中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家徒四壁。这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臣。”恩赐2000两银子,赐谥号“恪勤”。同年,江宁百姓将陈鹏年列入地方的名宦祠,日夜拜祭。

陈鹏年一生多有起落,在江宁知府、江苏布政使等任上时间不长,但他善待百姓,从不扰民,且力行实政,建树颇多,在各地都留下美誉一片。他廉洁奉公,不收百姓一文一毫,且严格要求下级官吏,一旦有贪赃之事绝不姑息。正气凛然的他,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虽然得罪了前后两任总督,仍不改原则。陈鹏年十分敬仰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清官,他曾经歌颂海瑞“二百年来存正气,十三陵下藉辉光”,也赞颂过抗倭牺牲的明代廉吏武暐“幕府标奇节,清风照海陬。孤忠祠祀远,终古姓名留”。如今,陈鹏年的名字也同这些他所称道的廉吏一样,被后人广泛传颂。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