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馆藏举要

《香港志》首册《总述 大事记》和第二册《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市方志馆  发布时间:2025-07-01 10:5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2019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启动编纂首部以香港冠名的地方志书《香港志》,全书规划66卷,总字数约2500万字,记述时间上限从远古时期,下限至回归祖国20周年(2017年7月1日),记述香港7000年历史变迁,印证香港与祖国命运与共、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南京市方志馆馆藏《香港志》首册《总述 大事记》和第二册《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是香港地方志中心2022年8月29日捐赠的。



《总述 大事记》


《总述 大事记》以丰富可靠的史料,详尽展示了7000多年香港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明清时期,现在的香港和深圳同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曾多次编修《新安县志》,但英占香港期间这一文化传统被迫中断。《总述》是新编地方志的特点,概述介绍香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大事记》共收录7000年来香港6500件大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是迄今最为翔实的香港大事记,极具参考、研究和收藏价值。《总述》与《大事记》合为《香港志》的首卷,以《香港志》整体篇目为纲,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增补缺漏要项,全面、系统记述香港自远古以来的历史大事,突出香港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国际地位,既填补了香港修志空白,也体现了香港与国家血脉相连的关系,显示了志书编纂对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下关江面“康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相关条目及配图)



 (清嘉庆二十四年 舒懋官主修、王崇熙编纂《新安县志》中的新安县地图)


早在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香港之地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志书翔实记载了千百年来香港人爱国爱港的风雨历程,全面展示了无数香港人爱国爱港的坚贞之心。考古发掘证实,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香港先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这一时期的文化被称为“大湾文化”,而“大湾文化”中的诸多元素,是从长江流域中游“大溪文化”辗转到包括香港在内的环珠江口沿岸等地的。香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与珠江三角洲先民则为同一种族。据文献记载,较大规模的内地移民香港活动始于宋代,此后内地人一直是香港移民的主体。至今,华人仍占香港人口的大多数。这数千年历史中,割不断的是香港人与内地人血浓于水的亲情。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由著名学者陈坤耀教授、刘佩琼教授、资深传媒人陈景祥及香港地方志中心编辑总监陆锦荣担任主编;专题志分上下两册共十九章、附录及大事记,逾100万字,2021年年底出版。内容包括制造业北移、香港与内地贸易、运输物流、旅游往来、基础建设、土地与房地产、经济合作、科技合作、在港中资企业、银行、证券市场、离岸人民币中心、保险、多媒体产业、设计、广告及公关、培训教育、环境教育、参与救灾重建、体育等方面,为了解和研究香港与内地互动合作,提供准确而全面的参考文献。

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描绘了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历程,两地相互促进,香港利用自身在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投入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协助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贸易大国;香港成功转型为服务业型经济体,奠定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书中的记载,是不少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部中外合拍的电影,第一家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个商用核电站,第一次国有土地拍卖,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还有蛇口工业区,广九直通车,最早叫做伶仃洋大桥的港珠澳大桥……一批一批的港商北上发展,给内地注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了产业发展,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也让影视、娱乐、饮食等港式文化流入内地。到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香港人在内地设立的制造业企业已超过6万家,给内地创造了1,000多万个工业职位,而当时香港的人口也不过600多万。这些数字令人惊叹,也很有代表性。正是通过和内地的紧密合作,相互促进发展,香港解决了工人短缺,提升了出口竞争力。


拟稿:张菁菁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