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1-19 09:0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 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这首乍看来不太符合腊八节庆风味的节日诗,正是清初诗人顾梦游所作的《腊八日水草庵即事》。这年腊八,顾公子是在水草庵过的,且过得大抵是不太好。



水草庵是大明万历年间建成的佛寺,其址在秦淮河畔通济门外。(今在秦淮区象房村4号)。



腊八那天天气晴好,顾公子或许也在庵前得了一碗腊八粥。

这碗腊八粥可能熬得也并不如《金陵岁时记》中所言的那么好。

那书里所言,“七宝五味”合成的一碗粥,光粥底就用尽了好料子,需得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合板栗仁、红豆、红枣等,洗米要用滤过的水,红枣要去皮去核。当然,书中所言的各类食材烹饪的火候、用时也各有不同。此外还要点染,添上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葡萄干。仿佛天下间好味的果干、坚果,都要被这粥一碗煮尽了才好。

但水草庵只是小刹,其时又恰明末清初,战乱初定,哪里淘得出什么好料呢,最多也不过是如《正德江宁县志》所言,以“杂果炊之”而成的一碗粥罢了。



腊者,岁终大祭。

古人所谓腊月,即十二月,腊八即是十二月初八日的意思。这一天本是年终的祭祀之月中平平无奇的一天,直到人们开始决意要选定这个月的某一天来作为“腊日”。

腊八”一说,原本是出于对《礼记》中《郊特牲》篇里,“天子大蜡八”这项天子祭祀八方神明活动的误读而生,恰好,魏晋时期初入中土的佛家文化又将十二月初八视为“佛诞日”。

将腊月初八固定为节日,早见于南朝。

南梁时的名臣宗懔有言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公头(面具)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自南北朝时期起,十二月初八就正式成为了“腊日”,后人则称之为“腊八”。



可惜啊,顾公子的腊八节,过得却不顺遂。

不过,这倒也不奇怪。

顾公子是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岁贡生,寒窗苦读三十年,好容易得中明经,有机会能进入皇家院校国子监进学,谁承想这学两年不到,变故陡生。崇祯皇帝在煤山找了棵歪脖子树吊死了自己个儿。

大明没了。

虽然大明没了,可日子该过还得过。

顾先生虽不入仕清廷,但也没做出什么寻死觅活的事儿来。可俗话说得好啊,山不来就我,我来就山。顾先生不去找麻烦,麻烦自然是要来找上顾公子。

他朋友多,为人仗义,与黄道周、龚鼎孳、周亮工、冒襄、张风等俱有往来,相熟的好友们除了隐入山野的明末文人们,还有个叫释函可的大和尚。

这可不是个普通的大和尚。

清顺治二年(1645),释函可自广州来南京。这位曾借住在顾公子家中的方外友人,后来因为写下的传记故事被清廷判定有损王朝声名而遭到抓捕。顾公子自然也不能幸免于刑讯,幸而大和尚口无二词,咬定此事与顾公子无关,才使他幸免于难。

虽然最终脱困,也可见得,顾公子后半辈子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后来他又因贫不得不以书易粟,卒年六十有二。



往事前尘只作故事听闻。

今年的腊八,老南京人自然也还是和往年一样,要煮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再嚼两瓣色泽翠绿、口味酸辣的腊八蒜,过好这场“年终大祭”才好。

毕竟,老南京有句话:“腊八一过年事多,千家万户备年货。”这“过年关”的第一场热身赛,可得好好准备才行啊。



拟稿:钱秋睿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