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旧时光中的“浦工线”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1-25 11: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旧时光中的“浦工线”

翁亚平


在浦口,东门的旧时光中曾有两条汽车公交线路——“泰工线”和“浦工线”。他们曾存在于20世纪5070年代之间,而后慢慢消失于越来越发达的交通设备和不断变化的新公交线路之中。

泰工线”是从泰山新村到工地的公交线。这条线路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泰山新村”成了连接南京长江两岸的一个枢纽站逐渐成形,后来又被线路更长也更方便的“盐工线”(盐仓桥—工地)取代。

浦工线”则是从浦口公园到工地的公交线路。

这是一条历史更为悠久的公交线路,起点是大名鼎鼎的江北津浦铁路的终点——浦口,这里还有轮渡码头,可以渡江南下,终点则是颇为神秘的“工地”。



浦工线”的现身


浦工线”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约有十几公里长,用碎石子铺成,公路沿线地形复杂,路面坑坑洼洼,晴天车开过后会扬起一片尘土,雨天则会溅起一片泥水。由于这条路的宽度窄,弯道多,上、下坡多,以致公路常有会车不便。但在南京长江大桥没有建成前,这条公路仍是快速到达浦口火车站或者浦口轮渡码头的一条捷径。

为了方便沿线周边村落和集镇居民的交通出行需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方交通部门用这条简陋的公路开通了一条民生公交线——从浦口公园到工地的“浦工线”。

浦工线”进入古镇东门的地界后,围绕小镇,大致和蜿蜒曲折的朱家山河平行,穿行在高低起伏的江北岗地。“浦工线”途经浦子山、桃花坞山、吕梓山、朱家山、朱头山、老山林场等,最后到达终点——工地。

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这条公交线路经过浦口东门、南门和三河公社、老山林场、永丰公社沿线,是老浦口人经浦口码头,坐轮渡过长江到下关中山码头,再去南京城区的最快的途径,同时也满足了老城区的居民们到达浦口后经“津浦线”去往北方,或者通过这条公交线到浦口南门、东门、林场、工地的出行需要。



浦工线”的那些年


那些年常常有一些家住主城区的老南京人,在休息日带着长长的鱼竿、竹制的鱼篓和鱼饵,头顶一个草帽,过江后到浦口公园坐“浦工线”的第一班车去工地附近的花旗营、北辰圩、杨柳庄或张家堡钓鱼。

他们在早发的头班车上兴致勃勃地交谈,到达目的地后则各自四散而去。到了傍晚,在落日余晖中又可以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带着一天的渔获,坐“浦工线”回城里去。他们会乐此不疲地在车里互相交流钓鱼的经验,不管有没有钓到鱼,钓到多少鱼。

这一幕也成为当时“浦工线”上的一道常有的风景。

自工地、林场、花旗营等地附近来的农民们,也会乘“浦工线”的早班车将他们的新鲜蔬果、鸡蛋、鱼虾等,拿到东门的菜场去售卖。为了省钱,他们会选择坐一段车,然后再走一段路,这样可以少花五分钱或者一毛钱,沿途也可以顺便兜售一些自己的农产品。

那时的“浦工线”路况相对较差,车辆老旧,班次也不多,但仍然是沿线居民出行的不二选择。当年车厢的座椅都是木制的,走道上的地板上有长长的木条,每两长木条之间留有一个小空档。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浦工线”的便捷是水路行船与步行所不能比拟的。

那时“浦工线”车票的票价也很便宜,从东门到浦口公园只要15分钱,如果坐的站数少,还有1角或5分的车票可选。售票员常常拿着一个墨绿色的像砖头一样的票夹,里面有一沓沓排列整齐的车票和钱包连在一起,在挤得满满当当的乘客间吃力地挤来挤去,大声招呼乘客买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浦工线”退出南京公交出行线路序列,而后立刻被“泰工线”和后来的“盐工线”填补。但那些旧时光里的记忆,伴随着行驶在这条线路上不断来回的又老又旧的公共汽车一起成为了一代南京人关于往事的重要记忆。


编辑:钱秋睿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