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方”言南京︱乖乖,那昝子南京才冷呢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2-05 10:52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方”言南京︱乖乖,那昝子南京才冷呢

谷万中


今年的这个冬天里,接连不断吓人巴啦的“寒潮预警”,让人有点儿心拎拎的了。早几年南京的数九寒天,也有过这样大冰结冻的寒冷日子,真是冷得一踏带一抹噢!




多有应验“雪等伴(儿)”


20世纪50年代左右,南京的冬天才真叫冷呢。

那会儿的南京经常下鹅毛大雪,积雪很厚,房顶、树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因为气温太低,积雪一连多天不化,还会造成大雪封门。每到这刻儿,家里头老人就会说:“雪一直不化的由头,是在等它的伴儿呢。”

这南京老话说的“雪等伴儿”,果然灵光。

隔不多久,大事不妙,好比是兴得一头核(hu)子,又来一场大雪。

雪景喜人,瑞雪兆丰年嘛。可是,对住在小披子上的人来讲,影响就不得了啦。为了保平安,这时人们还要用长竹竿,将房顶上的积雪铲除掉一些,因为厚雪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险房坍塌的事故。

在那大冰结块、点水滴冻的日子里,老百姓低矮屋子的廊檐下头,都可能会有冰榔尖儿挂着,哪块儿都可以看到,长长一溜排亮晶晶的,壮观得不得了!

等到太阳出来,冰雪就会开始化冻,但只大概候到下午四五点钟,气温又会骤降。南京人管这个叫 “收冻了”。就是这一刻儿冷一刻儿热得激化,生成了冰榔尖儿。

往往靠窗户口房檐下的冰榔尖儿个头最大,因为多数人家是把炉子放在这块,雪就化得特别快。记得那昝子,最大的冰榔尖儿,底部能有20公分宽,最长可达2公尺呢。




脍炙人口的“冰冻谣”


冰冻冰冻你上墙,我吃猪肉你吃墙;冰冻冰冻你上墙,我吃猪肉你吃墙……”上了些年纪的人,应该能记得这首曾经脍炙人口“冰冻谣”来,并能够刷呱地背诵它。

那昝子南京城房子密度比较小,街上头、小巷档、墙拐角都多少留着些空地,还多有泥巴地,坑坑洼洼的,下雨后时常会积水。每到冬季,遇到雨雪气温骤降就会结冰。

大雪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但对于娃儿家来讲,下雪可以堆雪人、驰滑冰、玩冰块儿,“疯”起来真快活死了。

候到天气刚放晴,太阳露出笑脸,家里蹲好长时间的小娃儿,早就憋不住了,纷纷出去到外头疯起来。堆雪人、玩冰块、耍冰榔尖儿,成了最吃香的玩意儿,大家在冰面上驰滑冰,把一根根冰榔尖儿,小心地撬下来当枪使,打游击,开心得一踏。再把冰块一块块撬起来,争相贴到人家山墙上,用冻得像胡萝卜的小手把冰块紧紧按住,口中还叽哩叨咕的念着那两段“咒语”:“冰冻冰冻你上墙,我吃猪肉你吃墙;冰冻冰冻你上墙,我吃猪肉你吃墙……”

反复来几回,一块块形状不同的冰块,便神奇地粘在了墙上,真是好玩。



天寒地冻“佐证”多


过去南京冬天温度低,而且时间跨度长,有许多南京的土话可以为证。

冬季,出现在老南京人口中出现最多的话,依次是:“冻拙(zhuai)了”(手冻麻木,不听使唤了)、“鼻涕拉呼”(形容小孩子冷得鼻涕流淌不止)、“空心大佬倌”(穷娃儿只能赤膊穿件棉袄头)、“拱被窝”(吃两顿),还有“冻得像胡萝卜”(手指冻得又硬又肿)等等。

还有少南京民谚更能够形象揭示那昝子的状况。“二月八,张王老爷吃冻食。”传说,这说的是西汉有个叫张勃的人,因死后曾显圣率阴兵开凿河渎,被皇上封王,旧时的二月初八是祭祀张王的日子,每逢这时天气特寒冷,于是南京就有了“张王老爷吃冻食,请客风,送客雨”之说,形容气候变化无常。“三月三,冻得把眼翻”,说的是旧时南京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即使到了阴历三月,仍然还会出现使人冻得瑟瑟发抖的情况。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