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难忘当年夫子庙泮宫曲艺表演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3-21 11:5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难忘当年夫子庙泮宫曲艺表演

谷万中


夫子庙人民游乐场全景图,选自《南京曲艺志》


老南京人习惯把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大成殿、游乐场周遭统称作“泮宫”。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泮宫被辟为人民游乐场,热闹非凡,不但有京剧、扬剧、越剧,还有相声、评书、皮影、杂耍等,既有固定表演,也有南来北往演出班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文化浓郁,贴近民众,是当年夫子庙表演的特色。那时候,请人去泮宫看戏,是很体面的。小孩子家要是听到大人说“带你去泮宫”,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



明德堂”——泮宫的主场馆


明德堂,位于游乐场大门的正前方,曾经是游乐场的主场馆,这里人气尤其旺,每天,南来北往的游客纷至沓来,可谓当年游乐场的灵魂和中枢。明德堂的体量高大,容纳的观众也是最多,大约有700个座位。

明德堂也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全国文庙的学宫都称“明伦堂”,唯独南京是个例外。据说是南宋宰相、民族英雄文天祥改“明伦堂”为“明德堂”,并亲自手书,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

著名越剧演员筱水招,扬剧演员房竹君,淮剧演员王少春、王砚秋,京剧演员新艳秋等,都曾先后来此演出过。

1957年,有“活红娘”美誉的荀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先生来南京公演,起先安排在梨香馆,连演数场,场场爆满。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演出一度移师明德堂,盛况空前,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梨香馆”——京戏迷的乐园


梨香馆(崇圣祠),位于夫子庙尊经阁东侧,它是久负盛名的南京金陵京剧团的演出大本营,也是南京京剧迷们的乐园。

旧时留下的房舍,油漆斑驳,青砖铺地,里面摆放着一排排木制长条椅,约有400个观众座位,剧场门外的花格窗上悬挂着的水牌,红底黄框,上面写满近日上演的戏目,常常惹人心动。值得一提的是,场子里的地面是水平的,为了照顾后排观众看戏,人们便想到用木腿将椅子逐排加高的原始办法。即便如此,倘若不巧前排坐了个高个子,后排的观众还是免不了就会遭殃。因为看戏过于着迷,往往一场戏下来,不少戏迷的颈子都变得发直,喉咙也由于不断叫好而变得嘶哑起来。



讴歌院”——常年“书”声朗朗


经过明德堂前广场,向左拐弯,人们便来到一处幽雅的庭院,绿树遮阴,青藤环绕。这里有一个专用的书场,称为讴歌院。集南京白话、南京评书表演艺术于一身的,泰斗级大师孔幼平先生,曾常年在此献演南京评书。


孔幼平先生表演


讴歌院的规模不算很大,是泮宫里最常见的那种大屋顶明清式的建筑,赭红色的花格窗,倒也修葺得朴素大方。场内的观众席也是一排排木制长条椅,设有几台吊扇和壁扇,舞台小巧玲珑,案桌上铺着紫红绒毯,环境典雅大方,约可以容纳近百名观众。

孔先生的精彩演绎,加上书场里茶座式的温馨服务,令听众们感到分外惬意,使得其中的不少看客,每天从南京城的四面八方,乐此不疲地赶来聆听孔先生分解下回。



亦乐轩”——每天笑声连连


那时候,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侯南张”之称中“南张”——张永熙先生,长年于泮宫亦乐轩,领衔演出相声会。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张先生和他的黄金搭档关立明先生,二人只要往台上一站,一个亮相,就会引来满堂喝彩,所以,亦乐轩这里终日是笑声连连,常常爆满。

亦乐轩位于明德堂西南角,大约是今天夫子庙小学的范围之内。房舍是南京城南常见的、朴素的尖顶建筑,设施颇为简陋,是游乐场的一座专业曲艺场,约有200个座位,小小舞台上方悬挂的麦克风,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场子的两侧,靠墙边分别放置了一路长条椅。售票处设在靠舞台的窗外,挂着一块引人注目的红底黄框水牌,上面书写着满满的节目单,轮番演出。


夫子庙人民游乐场外景


除此之外,泮宫里还有崇圣祠、尊经阁、青云楼等馆舍。当年泮宫游乐场里的这些让人着迷,令人神往的场馆,不但各种演出让人流连忘返,其名称优雅动听,贴切又得体,极富韵味,说起来还朗朗上口,使人难忘。每遇新班子到来,许多人心底总像是“猫抓心”,痒爬爬的,无论如何也要去瞧瞧。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