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原南京罐头厂全国劳模陈增显口述创业史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3-29 15:3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原南京罐头厂全国劳模陈增显口述创业史

曾昭华




1959年的2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新华书店发行了一本南京全国劳模陈增显的小传:《敢想敢做造机器·制出罐头超英美》(李昌洪整理)。该书讲述了老一辈南京劳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向技术革新、技术进步要质量、要产量、要效益的科学精神,展示了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毅力,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七千字,分为八个部分,可归纳为六大内容,笔者在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该厂档案史料进行了加工整理,为方便读者阅读,全文以第一人称表述。



我的简历


我是一个从事了28年罐头食品制造的工人,1956年入党,任南京罐头厂实罐车间主任、工人技师,年被选为市、省、全国的先进生产者代表,在北京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14年,我出生于山东福山县,念过两年私塾。1930年流浪到上海,在一家外国人开办的罐头厂做徒工,学到了一些做肉类罐头的技术。两年后,该厂一个叫林彻斯基的外国技工,在掌握了罐头核心技术后,自己开办了一个罐头厂,把我给挖走了。于是,一直在这家工厂干到1949年上海解放。



支援抗美援朝


19519月,华东军区后勤在南京新建第二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猪肉罐头供应朝鲜前线。我和2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从上海梅林罐头厂抽调到该厂工作。



当时的厂房、设备、技术力量都很差,经过全厂职工的不懈努力,当年就生产出红烧肉罐头。但罐头单位耗用定额太高。厂长就把降低耗用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和几位技术人员研究。我认为:红烧猪肉在调味过程中,有大量浮油溶化溢出后做废料处理,造成浪费。我建议:改变工艺,采取不调味装罐方式,以杀菌过程来代替调味过程。经过多次试验,结果质量很好。仅1952年前两个季度,就节约猪肉原料6万斤,折合人民币7万元。



看出了罐头工业的远景


19536月和9月,我两次以技术工人的身份和厂长赴北京参加全国罐头会议,坚定了为祖国罐头工业奋斗的决心。朝鲜战争结束后,军需罐头生产暂停。195411月,我厂移交给地方,更名为南京罐头食品厂。

在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的情况下,职工的情绪波动很大。我和一些职工向厂长建议“争取出口任务”,又主动做了红烧牛肉等六种新品罐头,送交上海有关单位,争取打开内销市场。而我们的这一想法,与上级确定的“打开内销市场,争取出口任务的方针”不谋而合。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955年,厂长在北京接受了分配给我厂100吨糖水桃和鸡罐头的出口任务。糖水桃罐头不仅在我厂是第一次生产,各地罐头厂也未大量生产过,国内无参考的专业书籍;美国的糖水桃罐头书籍里,也缺少全面的生产工艺。而最大的困难则是没有切桃子和挖核的工具,靠手工用小刀去核,生产效率很低。我吃饭、走路、睡觉都在想这个问题。车间党支部郝书记鼓励我:“工厂发展,一定要克服眼前的困难。”我拿着桃子和老师傅们一起研究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和修改,终于试制成功了半自动铡刀和挖核工具,有效提高了效率,使我厂顺利地完成了糖水桃罐头的出口任务。



1956年,我厂又接受了糖水梨罐头出口任务。每班次要用50人手工削皮,不仅原料浪费,质量也不好。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出口计划,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我决心要造出梨子去皮机,这一想法得到了厂党总支的鼓励和支持。星期天,我到城里的木器店参观,受到了很大启发。我按照木制车圆木的机器原理,设计了一个草图,与师傅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试制成功两部半自动去皮机,提高工效6倍,产品质量也很好,从而保证了出口任务的完成。

1957年,糖水梨罐头出口任务很大。由于莱阳梨受了台风灾害,减产八成以上为了争取货源,供销部门在青岛采购了几十万斤。这批梨采摘过早,风味差、肉质粗。有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这种梨不符合生产要求,不能使用。厂党总支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这批,完成出口任务。我想这是党对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考验,我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老师傅一起研究。经过多次试制,基本掌握了此种梨的性能,了解到预煮时温度不能高,时间不能长。这样就能使梨块光滑,色泽美观,完全符合出口的要求。



制出全国第一台“双头封罐机”


1958年,我厂产量由原计划3000增长6000吨,实际完成5671吨,而且全是出口订货。产量的提高给我厂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封罐机设备跟不上生产需要,唯一的办法是改进封罐机。我和徐明贵、曹芳林等几位同志共同研究,边设计、边创造,利用仓库的废材料,苦干32小时,制成全国第一台“双头封罐机”。该封罐机一部可抵两部用,每小时封2000罐,使新建成的果蔬罐头车间提前3个月投产。这一年我厂被评为南京市工业高产优胜单位、全国罐头工业红旗工厂。



番茄酱生产,过去都是按照工艺要求先挖蒂后打酱。这就需要很多工人挖蒂,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浪费原料。我想“要是不挖蒂多好啊!”这与厂工程师提出的“不挖蒂打酱”的意见一致。厂领导让我做试验。其结果经化验室鉴定:“不挖蒂打酱”制成的番茄酱罐头,质量完全符合要求。为了解决熬酱设备浓缩锅的不足,我又采取了先在缸里预热而后再熬酱的办法,缩短了熬酱时间。加上采用“不挖蒂打酱”的生产工艺后,每天每班次节省30个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原料利用率。



新产品压倒了英美货


火腿罐头是我厂新产品之一,厂长从北京开会回来说:“英国人讲,中国技术水平低,制造不出来质量优良的火腿罐头。”我听了非常气愤,为了给祖国争光,一定要做个样儿给英国看看。在没有低温设备的情况下,我和几位同志共同研究试制,克服困难,制出了火腿罐头。经上海商品检验局和南京外贸公司评定:认为这种产品超过了荷兰“鹅牌”火腿罐头。捷克专家西斯卡·扬来厂参观时也认为达到了国际水平。



此外,午餐肉、猪舌头、去骨鸡、糖水杏、糖水黄桃五种新产品,经上海商品检验局鉴定,也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中糖水黄桃罐头的质量,全面压倒了美国的“台尔蒙牌”,跃居国际最先进水平。


南京罐头食品厂建厂十周年合影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