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骑行南京之中山大道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4-08 14:4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骑行南京之中山大道

黄建喜


南京中山大道是一条历史内涵很厚重的道路。据《江苏省南京市标准地名录》记载,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到中山陵安葬专门修建道路,初名迎榇大道。1929年以孙中山先生之名定名中山大道。1930年,以南京鼓楼、新街口为节点,分出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东路三段统称为中山大道,后又增辟中山南路。其中,中山北路,西北起中山码头,东南至鼓楼广场,长5600米,宽40米;中山路,北起鼓楼广场,南至新街口广场,长1739.2米,宽40米;中山东路,西起新街口广场,东至中山门,长4061米,宽40米。


中山码头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笔者骑单车,从中山码头出发,完整走了一趟这条东西穿越整个南京城的道路。


民国海军部旧址


在中山北路上的“盐仓桥广场西”公交车站附近,一座雄伟壮观的牌坊式门楼十分引人瞩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民国海军部旧址。这栋二百多岁的老房子和鲁迅先生有着短暂的缘分。192748日,鲁迅先生在广州黄埔军校演讲,他谦逊地说道:“……我首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最初读到这句话,就感觉这里面有些故事。那鲁迅先生“不正经学习”的又是什么呢?

1898年,年轻的鲁迅来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这水师学堂就是海军部的前身。但他不太满意这个水师学堂的整个氛围,次年便转到附近不太远的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在那里他学了三年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所以鲁迅先生颇为自信地认为“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一些”。

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里却是他踏入社会,见识世界,最终开启其壮阔人生的起锚之地。


新街口广场


中山北路在鼓楼附近转向,笔直地向南伸出,这段是现在的中山路。新街口的中心地域矗立着的孙中山先生的巨型铜像,在周边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里,凝视着远方。

19253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举国哀痛。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现在植树节的日子也是312日,和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是同一天,这是巧合吗?不是。早在1914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关怀之下,国民政府就颁布了《森林法》,1929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了《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明确312日举行植树及造林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正式将每年312日定为全民植树节。

中山路上名闻遐迩的梧桐,就是孙中山先生灵榇南归那一年种下的。算来也近百年了。可以这么说,南京是最早践行植树节的城市。


中山东路雪景


自新街口起,中山路开始往东延伸,所以这一段就是中山东路。中山东路继续向东就进入了明故宫遗址区。虽然由于战乱,明故宫地面遗迹早已荡然无存,但600多年前在这个宫殿里发生的那场腥风血雨是不应该被忘怀的!晚清名臣左宗棠亲自撰书的《明靖难忠臣血迹碑记》石碑向后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讯息。


午朝门遗址公园内的血迹石


1881年,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后,出于对方孝儒、练子宁、铁铉、景清四位明朝忠臣的由衷敬仰,决定重修四君子祠。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他亲自踏访,“考靖难诸臣致命处在殿阶西”。600多年过去了,方孝孺等人的浩然正气依然深深影响着这座城市。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