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桑根老人居薛庐
黄 强
薛庐旧影
薛庐是一座园林式宅院,位于乌龙潭西侧龙蟠里,系惜阴书院山长(院长)薛时雨的住处。一百多年前,龙蟠里虽然不是商业繁华地段,但是并不冷清,附近有清凉山、扫叶楼。薛时雨的薛庐落户其间之后,因其身份的特殊,吸引了众多文人学士聚会吟诵,高谈阔论。
一、薛时雨其人其事
薛时雨,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十月,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凤翥,父亲鑫,皆教授乡校。清咸丰三年(1853),与仲兄春黎同科登进士第,传为佳话。分发浙江,任嘉兴县知县,此后又任嘉善县令、杭州知府。48岁时毅然称病辞官,退任杭州崇文书院山长。同治八年(1869)浙江巡抚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对薛时雨颇为器重,欲聘薛来宁掌教。薛时雨考虑江宁(今南京)距离家乡全椒不过百二十里,于是欣然受命,执掌江宁尊经书院,后又主讲惜阴书院,直至终老。任教期间,日劝于学,追随其从学者盛于浙江。时称“石城七子”的顾云、秦际唐、陈作霖、朱绍颐、何延庆、蒋师辙和邓嘉缉,皆出自门下。
《桑根先生行状》,选自顾云《盋山文录》
薛时雨爱才若渴,对学生关爱有加。其弟子陈作霖在《炳烛里谈》中说:“全椒薛慰农观察(时雨)主讲尊经,爱才若渴,凡有一艺之长者,无不加以奖借,故多士归之如流水,当时有‘李门高,薛门广’之评云。”学生对于老师也回报以努力与热忱,表现之一就是为老师修建住宅。
二、弟子为师筑薛庐
光绪六年(1880),薛时雨来宁已10年有余,门下弟子考虑先生居无定所,于是合力集资,择址乌龙潭畔、惜阴书院对面、原明朝归安茅止(一作芷)生总兵寤园旧址,新建宅院。后薛时雨将新宅扩大成为别墅,名为薛庐。其弟子陈作霖之子陈诒绂《石城山志》记载:“清同光(同治、光绪)间,全椒薛桑根观察时雨主讲尊经书院,门下士筑永今堂于庐前,既捐宾客,乃奉先生栗主于此,岁时祀之。弟子顾训导云筑宅其旁,颜曰:‘深柳读书堂’。皆背山面水,为林壑最胜处。其北隔一牛鸣地,为邵阳魏季子溎小卷阿。门外修竹千竿,亦颇得幽趣也。”
乌龙潭旧影
为何选择此处筑庐?尚有一段故事。原来薛时雨在杭州主讲崇文书院时,士民感激先生的恩德,于西湖之滨凤林寺为其筑宅,即名为薛庐。薛时雨迁居南京,弟子们为老师修筑新居,也仿效薛时雨杭州的居所,名为薛庐。乌龙潭虽然没西湖区域辽阔、名声显赫,也有小西湖之称,而且风景独特,一番景致也不逊色西湖。
三、薛庐的规模与构造
陈诒绂在《金陵园墅志》中称:薛庐内有藤香馆、冬荣春妍室、双登瀛堂、吴砖书屋、夕好轩、抱膝室、蛰斋、小方壶亭、仰山楼、半璧池桥、美树轩、杏花湾、半潭秋水一房山、寤园。临潭有叟堂,诗酒宴游,一时称盛。后门下士于其隙地共建永今堂三楹,以志景仰之思焉。对于薛庐的规模与构造,薛时雨弟子顾云在《薛庐记》中述之颇详:
门对盋山麓。入之,修竹被径,植杂卉其下。历一室,有门,题曰西岩招隐。入之,曰永今堂,轩楹靓旷,阶梅时花,四座为馨逸。堂后曰冬荣春妍之室。室西隅,构木方丈,雕髹之,笼以纱,先生石刻小像在焉。东隅有门,入之,曰双登瀛堂;冠以楼,曰仰山堂。之东曰吴砖书屋,此先生别构之者(其门榜曰全椒薛氏试馆)。冬荣春妍室后,有石介然立,耸削如危峰。幽草环蓺,与庭蕉竞绿。依石海棠一,花时香色俱酣,如赤城霞起。又入,曰寤园(用茅氏旧名)。界竹篱为径,篱下植茑萝,旁行斜上,所在延缘。当其既花,如千万散金,星缀碧纱幛。直篱之中,编竹门如月,倒栽槐一,亭亭如张盖,四时之卉翳焉。入月门,木芍药尤盛,春时数花事,谓且属诸园木芍药王之矣。拾级上,曰有叟堂(用旧名)。堂东室一轩,其前,曰夕好直夕好轩;有甓门,题曰山光潭影。堂西室一,界其中,前题曰抱膝,后曰半潭秋水一房山。又西曰蛰斋,室小而幽,庋四部书为屏障,榻于其间,热名香,啜苦茗,先生蠲尘梦所也。斋后曰美树轩,堂枕乌龙潭,隔潭蛇山几焉。琉璃轩窗之山水佳胜,莫不介柳色苹香,来晤坐客。外甃雨花石子为堤,纳潭水其中,俾朱鱼宅焉,曰半璧池。桥堤之西,偏榜曰作濠濮间想,其阴曰杏花湾。有海鹤二,循堤雅步,自饶尘外姿。过桥曰芳草闲门,美树轩垣门也。垣外有水,如塍隔水,榜曰作两家春,则比邻所宅。东偏栅堤为门,榜曰山光照槛水绕廊,堤植以阑而疏笼卉木于内。立蛇山麓,回望堤柳缘潭,外围如巨绿环无端,中抱红阑,杂花间之,如彩虹半偃其身;而宛在之亭嶷立相辉映,状景者辄曰图画,此岂图画能写耶?堤舣画船一题曰薛舫。时一放棹,容与沈潭邈然,与烟波俱远矣。
乌龙潭旧影
顾云的美文已经将薛庐的景点构建叙述得非常透彻,之所以大段引用,也在于无法割舍,怕摘录引用无法将薛庐的全貌说清楚。
因为薛庐房屋修建,与景点相融,构成了独特的风景,加上薛时雨特殊的身份,弟子与士人前来薛庐拜访,求教者甚多。大家对薛庐的构建、景色也是颇多赞美。很多文人都写有薛庐游记。如汪士铎《薛庐记》与《薛庐第二记》、谭斌《薛庐记》、王廷训《金陵薛庐图记》、刘寿曾《薛庐记》、袁昶《薛庐记》等,各人眼中的薛庐自有一番审视与欣赏。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