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四大名校之南京市金陵中学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地情研究利用处  发布时间:2024-05-15 16:1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四大名校之南京市金陵中学

王伟


1888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南京干河沿1号(今中山路169号)创办了汇文书院,采用先进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办学标准、教学方法、学校管理和教育思想,影响和推动了当时的南京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选自1948年《金陵大学60周年纪念册》


1890年,汇文书院创办了成美馆,正式设立中学部。1892年,汇文书院分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四级,每级学制均为四年。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堂,中学堂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大附中)。在这个时期,刘镜澄、刘靖夫、张坊等一批中国教育家相继执掌学校管理和教学,奠定了金大附中在近代南京教育中的地位,获得“北南开、南金中”的美誉。


金陵中学全景图


这一时期,金大附中陆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是: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金大首任华人校长陈裕光,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著名农学家谢家声,著名教育史学家徐养秋,金大首任理学院院长魏学仁,早期的社会学家吴景超,担任过教育部部长的杭立武,华中工学院院长查谦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附中毕业后直接升入金大,后来凭借奖学金出国深造,并先后回到金大任教。

193712月,张坊校长带领金大附中部分师生西迁,在四川万县艰难创办了万县金陵中学,在成都设立驻蓉分部。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期,德国友人约翰·拉贝曾将金大附中作为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安全区难民收容所之一。留守南京的金大附中师生们救助难民、守护校产、曲折办学,先后办起金陵补习学校、鼓楼中学、同伦中学和南京金陵中学。抗战胜利后,万县金陵中学及驻蓉分部于1946年迁回南京,与南京金陵中学合并,恢复校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


金陵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于1951年合并,改名为南京市第十中学。1956年,南京市教育局确立南京市第十中学为南京市重点中学。1988年四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南京市金陵中学,校名沿用至今。

一百多年来,学校培养了近6万名毕业生,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原名誉主席、杰出的工程物理学家吴仲华,美学大师宗白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琏,文史学家程千帆,建筑大师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副校长田刚,2016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鲍哲南等一批科技精英与人文大师等。校友中目前获知的两院院士有26位。



(文章选自《南京史志》2024年第一期)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