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四大名校之南京市中华中学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地情研究利用处  发布时间:2024-05-17 14:5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四大名校之南京市中华中学

王伟


1899年,南京基督教会资助英籍加拿大人马林(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在中华路344号创办了“基督中学”。1926年,学校更名为“爱群中学”,同年,基督教会又在中华路369号,创办了“明育女中”,只招收女生。1929年,为了便于学校管理,两校决定合并,各取原校名一字,正式注册组建“育群中学”。学校设男子部(原爱群中学校址)、女子部(原明育女中校址)、小学部(原爱群中学校内)。


选自民国《视察南京市中小学及社会教育总报告


1937年后,为了躲避战火,育群中学先后迁至江宁县湖熟镇、上海市黄浦区、江西省赣县办学。1938年,时任校长蔡汝霖率部分师生到上海,加入基督教会“华东联合中学”,留宁的师生由萧德庆主持,更名为“育德中学”继续办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汝霖率师生返宁,育群中学校,仍设男子部、女子部、小学部。



1940年,南京市立女子中学始建,校址在中华路许家巷内。1946年,南京市立女子中学更名为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1951年,育群中学女子部与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合并,定名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校址在中华路369号(原育群中学女子部内)。两校合并后,原育群中学男子部学生分流到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市第三中学等附近学校,原育群中学男子部校址及原南京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址均为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分校,原育群中学小学部由南京市政府接管,后更名为“中华路小学”。1968年,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更名为“南京市东方红中学”,男女生兼收。198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市中华中学”,沿用至今。

中华中学早在1953年就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江苏省重点中学,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徽以圆形为基本造型,主体部分,中部为繁体字的“中华”,代表着学校校名和悠久的校史。 外围部分,数字“1899”是建校时间,文字“敬德、修业、博物、明理”是学校的校训,校徽以红色作为轮廓主色,反映了学校的又红又专的独有气质。

中华中学的师生始终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相连,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引导下,优秀学子、杰出校友层出不穷,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闪闪发光,为国家建设做出杰出贡献:黎秀芳,被誉为“中国的南丁格尔”,1935届校友,中国护理事业的奠基人,护理专家、护理教育家,荣获第36届南丁格尔奖。王晓棠,1948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国家一级演员,2009年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魏正耀,1951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总参第58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曾获多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黄如,1987届校友,2015年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女院士,现任东南大学校长。


(文章选自《南京史志》2024年第一期)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