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金陵风物:高淳羽毛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5-29 12:02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金陵风物:高淳羽毛扇

诸纪红


毛扇扇清风,宜夏不宜冬。有人问我借,自己要扇风。”这句在高淳地区流传已久的顺口溜,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当地人对羽毛扇的偏爱。高淳,一个湖滩遍布、芦苇丛生的地方,是大雁、鸬鹚、獐鸡、野鸭等野生水禽的天然栖息地。这些水禽的鲜艳羽毛,为高淳羽毛扇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


品种多样的高淳羽毛扇


高淳羽毛扇,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美丽传说的传统工艺品。相传三国时,孙权之母吴国太对高淳羽毛扇情有独钟,每逢春夏之交,她都会派人前来选购上等的羽毛扇,以赏赐给王公贵戚和文臣武将。

在高淳,羽毛扇的品种多达80余种。从形状上分,有圆形、半圆形、宝剑形等;从制作原料上分,有雕毛扇、鹰毛扇、莺鹅羽扇等。每一种扇子,都承载着独特的工艺和匠心。

明清以前,高淳羽毛扇的羽毛主要以野禽翎毛为主。后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销量的增加,家养鹅毛逐渐成为主要原料。工匠们通过套接加长毛杆等工艺创新,解决了原料短缺的问题。同时,他们还在扇面上进行彩绘,提升了扇子的艺术价值和美观程度。


制作羽毛扇过程中的拣毛场景


羽毛扇的制作工序繁杂而精细。选料是第一步,工匠们会仔细挑选出质量上乘、色泽鲜艳的羽毛。接下来是分拣、配料,将羽毛按照颜色、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类和匹配。然后是蒸晒,通过蒸煮和晾晒的过程,使羽毛更加柔软、易于加工。刷整和串丝则是将羽毛整理成扇形,并用丝线串联起来。最后是钉菊花柄、裁绒毛、画花等必要的装饰,这些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细致的操作。完成一把精美高档的羽毛扇,即使是熟练工也需要数日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淳羽毛扇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成立了羽毛扇工艺厂,将这一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选自1988年版《高淳县志》


1988年出版的《高淳县志》记载:“高淳羽毛工艺美术厂县属大集体企业,厂址淳溪镇宝塔路20号,前身为淳溪羽扇社。该厂富有传统的制扇技艺,尤以珍禽羽毛为原料,制成各种式样的羽扇,精雅别致,成为馈赠亲友高级礼品。1951年在苏南土特产交流会上展出,各地纷纷订货,远销至云南、青海等地。自此每年都接受外地大批订货,产量逐年增长,1956年产量达37万把。1957年高、中档羽扇成批出口。”“1972年起羽扇生产好转,年产量为48万把,以大路货为主。1973年该厂更为现名,产量38万把。”“19841985两年生产羽扇43万把,羽绒服装17000件。1985年产值130万元,利润80000元。”

然而,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羽毛扇的实用价值逐渐减弱。如今,人们更多地将它作为礼品相赠或收藏品欣赏。为了传承这一手工技艺,原高淳羽毛扇厂的职工邢响生在1986年创办了“邢丰羽毛扇工艺厂”,至今仍在高淳老街上坚守着这份传统工艺。


江苏省非遗项目“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邢响生


高淳羽毛扇在历史上,曾被定为朝廷贡品;1914年更是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项;2007年,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高淳羽毛扇工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