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为南京服务半个多世纪的水利工程——武定门闸站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7-17 12: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为南京服务半个多世纪的水利工程——武定门闸站

孙 峰


武定门闸站,是20世纪60年代为数不多的建设在城市中的水利设施,与秦淮新河闸站共同承担着秦淮河流域防洪排涝、抗旱灌溉、南京城南地区的排涝、城区防洪、水环境改善等综合利用任务。


武定门节制闸



一、武定门闸站多重功效的发挥


武定门节制闸于195911月开建,19609月竣工,是当时南京地区最大的中型以上水利建设工程。早期外观由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杨廷宝教授设计。2017年,武定门节制闸被评为“江苏最美地标”;2019年,该工程讲述视频荣获国家档案局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一等奖。


武定门泵站北侧


武定门泵站是196711开建,19695月建成。由我国水利和航运建筑物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设计建设,并首创“双向X型进出水流道”,将抽灌、抽排、自引、自排功能集于一体,占地少,投资省,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淮河由城市边缘的护城河,逐渐成为南京主城区重要的水域空间,是南京城市的丽名片。2023年“五一”节,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成为全国景区游客量第二的新闻,被央视及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大数据显示,“五一”当天夫子庙景区瞬时客流达7万多人次,一天的客流量接近40万人次。火遍大江南北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其背后离不开武定门闸站的运行调度和辛勤付出。为了常态化保障秦淮河生态水位、生态流量,有关单位科学调度水资源,依托武定门水利枢纽生态服务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面水草及漂浮物进行持续性打捞和清运,全力打赢水面漂浮物歼灭战,换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秦淮河风光。



二、武定门闸站周边的历史景观


《南京简志》1986版)自然地理·河流”中曾提到武定门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秦淮河南京武定门外分成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南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另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镇淮桥折西北至下浮桥,由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笪桥、文津桥、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东水关


也因此,武定门闸站周边拥有众多的景观资源:东水关遗址、古老的明城墙、明代徐达的东花园白鹭洲公园、城南著名古刹正觉寺原址等。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犹如散落的颗颗珍珠围绕着武定门闸站,赋予这个区域别样的古典之美。

武定门闸站向北不远处是东水关遗址公园。东水关是秦淮河流进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中唯一的船闸入口。它是十里秦淮的“龙头”,具有“古桥、古河、古墙、古闸”四古之称。东水关过去称上水门,始建于杨吴筑城。杨吴年(932),金陵府尹徐知浩下令扩建金陵城,让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现在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建造南京城时,为控制秦淮河水位而精心设计拓建的,它设有闸门3道,前后两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闸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设有33券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通水,中洞可通船。


武定门段城墙


武定门闸站西侧,耸立着雄伟巍峨、有着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南京明城墙,虽历经多次毁灭性战争,如今仍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古城墙。南京明城墙目前被分割为7段,武定门闸站毗邻的城墙是中华门至东水关这一段,全长3.23米。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内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区的防、排水系统,则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和涵闸。

紧临武定门闸站的是武定门城门。据资料载,民国16年(1927)在正觉寺附近拆城修路,先未及修筑城门,仅为“开通汲水道”,又因临近武定桥,遂称武定门。据《南京城墙志》记载,武定门真正建成要到民国33年(1944)夏。1949年前封堵该城门。20世纪50年代,武定门在明城墙拆除风潮中被损毁。现在新建成的武定门城门是一座三孔城门,它将长乐路东头南北两侧的明城墙连为一体,成为南京明城墙的第21座城门。


选自《随园诗话》


位于武定门闸站西南,长乐路与江宁路交界处,历史上曾经一座著名古刹——正觉寺。清代时期,正觉寺还出过一个“诗僧”。据《金陵胜迹志》记载,正觉寺原名水月庵,始建于清代初年。嘉庆年间,该寺住持镜澄和尚在诗词上有很深造诣。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金陵水月庵有僧镜澄,颇能诗,闭户焚修,名场不知此人,殊可敬也。”意思是说镜澄和尚虽擅长写诗,但写成后常常将诗稿烧掉,因此他的诗名并没有传出,这种不带功利的做法实在令人敬佩。袁枚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镜澄两首诗,其中的《惜桐》写道:“独树作僧伴,摧枯伤我情。从今茅屋下,无处听秋声。”寥寥几句,却使人感悟到浓浓的怀秋之情。如今,正觉寺古刹早已不存,但文脉依然延续。



三、武定门闸站彰显秦淮水文化魅力


近年来,为生动展示秦淮河水利工程承载的时代记忆和文化内涵,有关单位在武定门闸站范围内增设水韵秦淮主题雕塑、秦淮水文化艺术墙、水润江苏水情长廊等多项附属景观,形成了一整套系列完整的水利工程运行保护和水情水文化展示区域,秦淮治水工程在丰富南京城市景观和传播水文化中的作用愈加突出。


武定门泵站夜景


2021年底,武定门闸站因其工程保存和运行状态良好,效益充分发挥,水利特色鲜明,历史意义深远,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2022年底,有关部门公布江苏省15条水利风景区精品线路,秦淮河枢纽水利风景区入选其中,成为精品线路“秦淮百里,悠悠古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秦淮河枢纽水利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武定门闸站,充分发掘行业文化内涵,成功串联出一条涵盖水工程、水常识、水法治、水文化、水科技的特色水利风景线路,满足公众亲水、乐水的需求,成为南京主城区不可多得的精品水利风景区和水文化地标工程。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