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南朝宋国袁家叔侄的南京成语典故
俞思义
袁淑(408~453),字阳源,南朝宋大臣。袁淑出身官宦之家,初任彭城王刘义康的司徒祭酒。此后,袁淑又先后补衡阳王刘义季右军主簿、临川王刘义庆卫将军谘议参军,迁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任补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直至元嘉二十六年(449)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举南征,直趋瓜步,宋文帝刘义隆应战北伐,袁淑出任始兴王刘濬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后征拜御史中丞、太子左卫率。元嘉三十年,太子刘劭弑杀宋文帝,袁淑因拒不从刘劭,被杀。后来孝武帝刘骏即位,追封袁淑侍中、太尉,谥号忠宪。
袁淑有个族侄,叫作袁粲。袁粲本名愍孙,字景倩,跟从宋孝武帝刘骏时,曾做过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等职位。到了宋末,顺帝升明元年,袁粲曾起兵反抗把持朝政的萧道成,事败后与其子一并被杀,时年五十八岁。
这对叔侄在南朝宋时的南京历史上,留下了几个颇具趣味的成语典故。
蚁萃螽集
出自《宋书·列传第三十七·袁淑》:时索虏南侵,遂至瓜步,太祖使百官议防御之术,淑上议曰:臣闻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绝波之鳞,宕流则枯。羯寇遗丑,趋致畿甸,蚁萃螽集,闻已崩殪。
释义:像蚂蚁、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结者之众多。
元嘉二十六年(449),袁淑任御史中丞。当时北朝南侵,已经打到了瓜步之地,文帝刘义隆使百官议防御之术。袁淑便上书讲:“我听说,能够容车的大兽,离开大山就会葬命;能够横渡波涛的大鱼,离开河流就会干死。羯族的贼寇残余,跑到京城附近,就像蚂蚁一样聚集众多,听说已经崩溃。”并因此认为,北朝此次的进攻完全可以被战胜。
凭城借一、雨凑云集
出自《宋书·列传第三十七·袁淑》: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泗、汴秀士,星流电烛,徐、阜严兵,雨凑云集,蹶乱桑溪之北,摇溃浣海以南,绝其心根,勿使能植,衔索之枯,几何不蠹。
释义:凭城借一,意同背城借一,指与敌人决一死战。雨凑云集,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这是袁淑发表的关于如何应对北朝南下军队的一部分看法。他认为:应该堵截北方敌人的残兵败将,凭借山势消除他们的帮凶,收回被夺取的地方权力,集结各地德才优异的人士,迅速前进,趁机消灭敌人。
门无杂客
出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九·袁粲》: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居负南郭,时杖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
释义:同“门无杂宾”,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做客,形容交友谨慎。
袁粲喜好饮酒,善于进行批判性文学创作,偏爱在自家院子里独自饮酒,觉得这样很是惬意。他住在南城外,时常拄杖独自出行游玩,很少与人来往交际,也没有什么闲杂人前来做客。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