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城市历史文化活页——老门西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地情研究利用处  发布时间:2024-09-23 16:1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记忆|城市历史文化活页——老门西

陶起鸣


一个小老头,戴个草帽头,衔个香烟头,拐个筲箕头,靸个破鞋头,跑到小门口,买包牙蚕豆,越嚼越有味。

这是一首流传已久的南京童谣,从中可以看出,“小门口”是一个热闹的去处。“小门口”在哪里呢?在门西。


门西四至


门西又指哪里呢?陈作霖《东城志略》指出:“金陵聚宝门城墉左右袤延,淮水邪界于其北,中狭而旁移,故城厢隙地,如舒双翼然,土人呼门东、门西。”



结合陈先生《凤麓小志》所附“金陵城西南隅街道图”,可知“门西”的东端以中华门起点,至镇淮桥,沿着向西北方向流去的内秦淮河,一直到水西门,再沿城墙向南,折而向东至中华门。这一区域,近似三角形,就是陈先生所说的门西范围。随着秦淮河两岸百姓交往的密切,右岸百姓的生活习俗逐渐趋同左岸,以至“门西”的北界,扩展至昇州路(今升州路)。



南京古城的老资格


门西的前身是古长干里的一部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古长干里,北以现在的十里秦淮界,南至现在的雨花台,其西北就是现在的门西花露岗(凤台山)。

古长干里是范蠡筑造的“越城”所在地。近年来,在西街遗址考古中除证实“越城”的存在,还发现3000年前商周时期的筑城遗迹。南京主城区正是从这里逐步由南向北推进发展的。


六朝长干里范围示意图


1000年前,杨吴、南唐筑城,将古长干里近一半区域圈进城内,并在城墙南段辟一城门,称为“南门”。600年前,明代京城城墙的南段就在“南门”及周边城墙基础上兴建。被圈进城内的区域随着明都的繁盛而郁勃,在人们需要将相邻两块区域区分时,便以最直观的城门为坐标,按东西方向,形成“门西”“门东”之说。

门西所在区域历代人烟阜盛,这已被近年来考古发现所证实。20092010年,在颜料坊地块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12件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木屐。发现的秦淮河岸边一处古码头驳岸遗址,能清晰地看出六朝至南唐的码头变迁状况。门西区域的悠久历史也能从文献中佐证,如长乐路与集庆路交接处,横跨内秦淮河上的新桥,曾名万岁桥、饮虹桥,传三国吴时所建,唐代《建康实录》、宋代《景定建康志》也均有相关记载。《南唐江宁府图》亦有“饮虹桥、凤台”等地名标注。

如此看来,门西从其前身算起,约有3000年历史,所在区域是南京城的肇始地,堪称南京主城区的老资格。



老南京人的饭碗


历史上,门西曾经坊市、会馆云集。

1368年,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作坊、商市和民居向城南集中,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秦淮河沿岸兴旺时有“大市十余,小市百余”。仅门西地区秦淮河两岸,就有以手工业作坊和集市命名的众多街巷,如铜作坊、银作坊、铁作坊、鞍辔坊等。各地商贾为聚会、议事、存货和寄寓,也在此区域设立会馆,著名的有湖南会馆、山西会馆、泾县会馆等。


湖南会馆旧照(朱偰摄)


泾县会馆


在门西,锦缎业最红火。《金陵待征录》云:“金陵首尚贡缎,机坊致富十室而九。”门西可称为南京锦缎业的“龙头”“大本营”,这里大户公集,机坊密布,“机杼之声相闻,染练之砧不断”,产品远销边疆、海外。

秣陵无好丝,但夸织工巧。”锦缎业的兴盛,带动了诸如原材料生产、器具制造,以及纸业、印刷业等许多行业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门西供养了大半个南京城的老百姓。门西曾是南京人赖以生存的家园。



古都文化的富矿


门西是文学名家聚会的宝地。唯美浪漫的凤凰台,故事连连的赏心亭,瑰丽壮观的瓦官阁,画意诗情的杏花村,烟火绵绵的长干里等等,李白、杜甫、杜牧、杨万里、萨都剌驻足吟咏,王羲之、顾恺之、韩熙载、辛弃疾雅会风流,并引来无数的骚人墨客吊古寻幽、赞礼膜拜。

门西,曾经也是南京私家园林密集区。“一带画廊官柳绿,几家深院海棠红”,清幽之美,令人赞叹不已。明清时期,仅“杏花村方辐一里内,山园据其什九”。著名的宅园有“万竹园”“西园”“石巢园”“风台园”“遁园”“愚园”等。


愚园



古都风貌的缩影


漫步老门西,首先那些意味隽永的街巷名,便可让人触摸到历史,沐浴着文化,揣摩出故事。

曲巷、斜街、弹石路”是门西街巷,也是南京老街巷的显著特征。如:仁义桥、孝子坊,礼仪教化,润物无声;五福街、吉祥街,祥瑞祝福,扑面而来;绿竹园、万竹园,如诗如画,心旷神怡;高岗里、永昌里、饮马巷、同乡共井,蕴含着“凤鸣高岗”“百鸟翔集”“逃亡康王坐骑止步饮水”“迁徙乡邻抱团掘井定居”的故事,令人着迷。


流檐翘角”的门头


门西老民居标识度高。民居的外墙有粉墙,但更多的是没有粉饰的青砖(清水)墙。富足人家的临街墙基用条石,大户人家的门旁外墙上还有拴马石、拴马环。门,多为随墙门,大多人家的门头上有简易装饰:青砖砌就的浅浅外伸、两角翘起的“流檐翘角”。窗,常见的有花格窗、格扇门,其造型多为方形小格组合,既美观又实用。

门西,是南京城市文脉、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区。综观历史、经济、文化、建筑、民俗和现状等方面,可以说,门西是南京的根,南京的魂。


(节选自《南京史志》2021年第一期)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