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志说南京|来碗鸭血(衁)汤,不要粉丝!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地情研究利用处  发布时间:2024-09-27 12:06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志说南京|来碗鸭血(衁)汤,不要粉丝!

程瑶


糖山芋,糖芋苗,桂花酒酿小元宵

茶叶蛋,鸭血汤,五香驴肉老卤干

什锦包,三丁包,各色烧卖和火烧

……

这首南京童谣,念着念着口水就会忍不住流下来。童谣里的每一样,都是充满了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其中的“鸭血汤”,你一定既熟悉又陌生——南京的招牌,不应该是“鸭血粉丝汤”吗?



(一)


鸭血粉丝汤是南京城的网红。无论是大马路上窗明几净成连锁之势的“金陵”“回味”“鸭得堡”,还是街头巷尾犄角旮旯里并不起眼的小店面“金中”“叶新”“小潘记”,都不缺人气。



但老一辈南京人小的时候,流行的是鸭血汤。南京方言读作鸭衁汤。“衁”音“huang”,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就是“血”。

鸭血汤里放粉丝?你挨摆(一定)是新南京人!在粉丝还没有横空出世的岁月里,与鸭血汤如影随形的,其实是酥烧饼。特别强调,一定是要用鸭油和面做成的烧饼,烧饼不及巴掌大小,薄薄的,面上撒着白芝麻。趁热咬一口,焦黄酥脆,鸭油的鲜混合着芝麻的香,层次分明,就着鸭油酥烧饼,一碗鸭血汤下肚,绝对地道的南京味儿。




(二)


以前的厨师做菜是看不上家禽的头、爪、内脏这些下脚料的,更遑论“血”,作为下脚料中的下脚料,实在难登锦衣玉食人家的大雅之堂。恐怕这也是在南京“食神”、随园老人袁枚的食谱中难觅其踪的原因,可见这是地道的平民美食。

直到民国,著名文人卢前在他的著作《东山琐缀》的“鸭史”一节中,提了这么几句:“金陵之鸭名闻海内……鸭之附业,有鸭血,俗呼鸭衁。鸭心、肝、肫,及脚翅四件销场亦广,皆谓之零碎。”

民间传说中,鸭血汤的出场时间要早些。2014年的一首神曲《鸭血粉丝汤》,有段歌词“鸭肠鸭肝老鸭汤,馋倒了朱元璋。山珍海味都不要,朕只要这碗汤”,就来源于民间故事。说的是明朝定都南京后,太祖朱元璋夜里溜出皇宫,在街头吃了一碗鸭血汤,从此念念不忘。

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清朝大臣李鸿章设宴招待外国友人,鸭肉做成的菜肴一上桌就被一扫而空,李鸿章见这道菜如此受欢迎,便下令再上一道。但此时备好的鸭肉已用完,情急之下,厨师急中生智,将原本弃之不用的鸭血鸭肠一同下锅烧制呈上桌,宾客们品尝后交口称赞。自此以后,这道由鸭身上废物制成的美味,在民间广为流传开来。



(三)


那时在市井气息浓郁的老城,鸭血汤是很受欢迎的。当时遍布寻常巷陌的小摊子多会售卖这个品种,让我们来欣赏做出一份精致鸭血汤所需的备料和工序。



鸭血:将宰鸭时流出的鸭血,掺盐水搅和,待其凝结,再放入沸水中煮熟,然后浸在冷水中备用。煮熟后的鸭血可保存的时间也不长,夏日里半天,冬天三五日。使用时将整块鸭血去除四边,切成丁,大小约为半厘米左右的方块。

其他鸭内脏:选用鸭肠、鸭心、鸭肝、鸭肫等用老卤卤制。内脏的处理要花颇多功夫,比如鸭肠,剪开冲洗,并以盐、醋揉洗,至起泡后,再以水冲净供用,必要时还需沸水烫后才能供用。

鸭汤:汤是正儿八经的高汤,多用鸭骨架熬制,也有混入骨头汤或鸡汤的。

当有食客来用餐时,摊主用剪刀将鸭内脏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与切好的鸭血倒在漏勺里,放进滚开的鸭汤氽几下,再装到碗里,浇上鸭汤,撒上作料,一碗汤清见底、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美味可口的鸭血汤就成了。那鸭血鲜润嫩滑、鸭肠脆韧爽口、鸭心筋道、鸭肝面糯,鸭肫有嚼头,飘在汤面的葱花、蒜花,碧绿碧绿的,还有些细碎的榨菜末,如点睛之笔,令人食指大动,食欲大增。

南京文化学者薛冰在《饥不择食》中,毫不吝啬笔墨地回味鸭血肠汤:“这汤是用鸭骨架熬出的高汤,有时还会掺些鸡汤。煮熟的鸭血切成方丁,鸭肠切成寸段,盛在大盆里备用。有人付钱,便将红血、白肠入碗,冲以滚汤,再撒上些青蒜花,色香味俱佳。”

作家梁晴回忆当年的鸭血汤推车,这样写道:“悬挂纸灯笼的鸭血汤推车,它似一截老式木柜盒,内嵌炉灶,外立玻璃食橱,推动时板凳倒扣于柜台,灯笼光和炉灶烟气随滚轮声响一路流动。到了地方放下板凳,食客顷刻满座。师傅抓一把处理好的鸭血入开水锅,悬肘提抓笊篙,转腕扣鸭血进蓝边碗,加一撮熟鸭肠,勾几味调料,撒若干青蒜花,舀一勺滚沸的鸭汤,就好了。”

在俞明先生《痴子》一文中,能看到国学大师朱季海先生和鸭血汤的不解之缘。朱季海在生活无着时,靠典书卖物度日,“每天烧饼油条,中午踅入小饭铺午餐,一角钱一碗鸭血汤,三两米饭”。因一身傲骨拒绝大学的聘任后,仍吃着鸭血汤,“但不久饭铺店主因鸭血汤利小,改革为卤肉豆腐鸭血汤,价钱一下猛增数倍”,囊中羞涩的朱季海“大为惶恐,在小饭铺前徘徊趔趄,望汤兴叹”。



2008年,代表了南京小吃巅峰水平的“秦淮八绝”公布了最新品种,依然是昔日南京街头挑担叫卖的小吃,依然是“—干一稀”的搭配方式。有“雨花香茗茶、茶叶蛋五香豆;麻油煮干丝、鸭油酥烧饼;如意回卤干、什锦素菜包;鸭血汤、开心小烧卖……”,鸭血汤当之无愧,名列其中,也终于摒弃了“玉带千条”的粉丝而正名。


(选自《南京史志》2023年第一期)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