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国庆节专刊|金陵揽胜之秋意藏经楼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4-09-30 14:4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国庆节专刊|金陵揽胜之秋意藏经楼

王引


秋天的钟山风景区中,宁静神秘的明孝陵、庄严静谧的中山陵,都值得你在国庆节来一次视觉与心灵的旅行。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钟山风景区山谷中的一座优美、典雅,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藏经楼。



谈到藏经楼,也许有人会把它和佛教庙宇里的“藏经楼”相提并论,其实不然,这楼是中山陵园众多纪念性建筑之一据《陵园小志》记载,中国佛教协会曾发起募建藏经楼于总理陵墓之东,灵谷寺西山谷中。整个建筑群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个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于1934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发起募建,由著名建筑师卢奉璋设计,1936年冬竣工。


藏经楼旧照(卢奉璋摄


今天,由中山陵去藏经楼约八百米,从中山陵沿着山路向东南到流徽榭后,折向北经过中山书院再往前即到藏经楼。站在楼前广场上环顾,殿阁巍峨,古木参天,环境异常僻静。

藏经楼采用了仿清代喇嘛庙的古典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主楼前是一椭圆形的广场,四周花木扶疏。

广场北侧两段石阶上便是主楼,为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高20.8米,深31.8米,宽21.2米。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屋背及屋檐则覆盖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竖有紫铜鎏金法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整座建筑内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雄伟。



由楼前广场拾级而上,走完三十二级台阶,步入回廊,即可登堂入室。主楼外观三层,底层是八根大柱的“圆柱大厅”,为讲经室。大厅中央矗立一座孙中山先生半身铜像,神态逼真。四壁镶嵌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巨匾;正面壁上镌刻《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手书“人类进化,世界大同”对联。内有夹楼听座,上有藻井绘以精美图案,显得金碧辉煌,二层为藏经、阅经及研究经文的研究室,室外有回廊,护以扶手栏杆;三层为藏经室。



主楼后的碑廊国内罕见。碑廊长125米,左右对称,中轴线上建有僧房五间,两翼有回廊及碑亭二座相连。

1937年,日本侵占南京时,碑廊、碑殿被焚毁,文物与佛经也不知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逐步修建了主楼、僧房和碑廊。修复后的藏经楼,一扫昔日的残破景象,楼宇面貌一新。19875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藏经楼辟为“孙中山纪念馆”。1989530日,在孙中山先生奉安60周年前夕,该馆正式对外开放。20218月,孙中山纪念馆搬迁及重新布展工程获批复同意,纪念馆由原来的藏经楼展馆,搬迁到现嘉麟楼展馆。在展馆搬迁后,藏经楼将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文物史料保管中心,继续发挥其中山陵附属纪念性建筑的文物展示与活化利用功能作用。

藏经楼地处深山幽谷之中,秋日观之,更令人心旷神怡。如果从灵谷塔远眺藏经楼,则又是另一番万绿丛中,一楼独秀,犹如瑶林仙境中的琼楼玉宇的景象。


(节选自《南京史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