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记忆|《红楼梦》里的方言之俚语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地情研究利用处  发布时间:2025-03-12 12:09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樊斌


《红楼梦》不仅是文学巅峰,还是一部南京俏皮话的“活字典”。从贾芸的市井精明到王熙凤的泼辣讥讽,从赵姨娘的刻薄讥嘲到小厮们的插科打诨……无不反映了南京话的幽默与机锋。三百年后重读这些俚语,仿佛听见老城南茶馆里的一阵哄笑。




豁达哲学


多大事啊”是流传甚广、使用频率极高的一句方言,它俏皮、幽默、传神地表达了南京人凡事都不太计较,吃亏被占便宜无所谓的一种精神状态。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里,颇有经商头脑的贾芸,欲承揽大观园里的栽花木的工程,弄点外快银子花花。为了拿下这个肥差,“人小鬼大”的贾芸可谓绞尽脑汁,先转弯抹角地找到当家人王熙凤的丈夫贾琏探探口气,尔后,便直接提着一个装满冰片、麝香等贵重礼品的锦匣向王熙凤行贿,想先送礼再说事。王熙凤是何等精明之人,收了礼,便令人捉摸不透地冷笑道:“你们要拣道儿走么!(指先找贾琏)告诉我一声,多大点子事啊,还值得的耽误到这会子!那园子里还要种树、种花儿,我正想找个人呢,早说不早完了?”这个场景和对话,穿越百年时空,语气、语境、语调与今天竟毫厘不差,让人如临其境。



日常生活


巴不得”。第六十一回:“谁知和他母女不和的那些人,巴不得一时撵他出门,生恐次日有变。”第六十三回:“贾蓉巴不得一声儿。”一百零四回,贾政道:“我心里巴不得不做官。”《南京方言词典》注释:“巴不得”意为主观上很失望。

拿款”和“顶缸”。第三十二回,袭人也红了脸,笑道:“如今拿出小姐的款儿来了,你既拿款,我敢靠近吗?”款儿、拿款、摆大款,是至今仍鲜活在南京人嘴里的一句俏皮话。第六十一回,平儿听了,笑道:“这样说,你竟是个平白无辜的人,拿来顶缸的。”“顶缸”即“顶替”,也是个俏皮话。



洑上水”。第五十七回,薛姨妈道:“只说我们看着老太太疼你,我们也洑上水去了。”九十四回,薛姨娘哭道:“我们把环儿带来了,索性交给你们一起洑上水的。”第一百回,薛姨娘说道:“我何从还是一个娘?比他的丫头还不济,况且洑上水护着别人。”这里的“洑上水”就是拍马屁的意思。

捱着”和“着三不着两”。第三十二回,宝玉只管呆着脸说道:“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捱着”,南京俗话中有“愿在世上捱,不在土里埋”之句。第四十五回写道“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第五十五回:“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着三不着两的,有了事就都赖他。“着三不着两”又称“道三不着两”,指办事无中心、无目的,不分轻重缓急。



俏皮毒舌


在《红楼梦》中,还有大量至今仍广泛在流传使用的俏皮话。



看人下菜碟儿。第六十回,赵姨娘骂道:“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看人下菜碟儿”指捧高踩低”的世态炎凉,至今仍是市井吵架的金句。

半瓶醋”。第六十四回写道“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南京方言词典》注释:“半瓶醋”指对某种知识、技能只懂得很少一点的人。嘲讽“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的假才子,损人不带脏字,却字字扎心。

吃不了兜着走”。这是老南京人耳熟能详的一句俏皮话,至今仍广泛使用在南京民间。第五十九回:“他一翻脸,嫂子,你吃不了兜着走!”第六十三回:“回来告诉爷,你吃不了兜着走!”第九十四回:“看仔细碰在老爷气头儿上,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抖屑子”。第七十二回,凤姐道:“把我家的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一辈子过的了。”“缝子扫一扫”即南京方言中的“抖屑子”。这里是曹雪芹对南京方言“抖屑子”的一种形象化的活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富人家缝子扫一扫,抖点屑子,就够穷人家过一辈子了。



曹雪芹将市井俚语炼成文学瑰宝,让金陵的烟火气永驻《红楼梦》。如今漫步老门东,听一句“多大事啊”,恍见大观园里的南京儿女,正隔着时空与你挤眉弄眼。


(选自《南京史志》2010年第二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