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溯源郑和文化 探寻历史真相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地情研究利用处  发布时间:2025-04-21 11:1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2025年是郑和船队下西洋620周年,为深入考察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海行程及其全球影响,418日,市志办地情研究利用处开展了郑和下西洋遗址实地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志刚为我们进行现场讲授。

调研第一站是静海寺纪念馆。静海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七下西洋的功绩而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启航与归来。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古天妃宫碑及其基座,碑文由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此碑是郑和下西洋文化石刻中的精品之作。



赵志刚老师介绍,从宋、元到明初,秦淮河入水道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最初的赛虹桥到水西门、莫愁湖、清凉门、定淮门、姜家圩(明初下新河入扬子江口)、老江口(惠民河入江口)、红云桥(今天的秦淮河入江口)。

此次调研中,主要选取定淮门、姜家圩等地的古代长江岸线予以实地考察。市志办一行从三宿崖出发,先后从仪凤门沿城墙往定淮门方向前行,依次走访了原为江边矶石的绣球山、姜家圩与淮滨路“T”型交叉口附近的红石山遗址(马鞍山余脉)、高出平均地面约2米的晏公矶遗址(有晏公亭为证)等重要地理标识,实地观察了南宋、元、明时期古代长江岸线的遗址现状。在晏公矶遗址处,赵志刚老师着重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此处是郑和下西洋奉旨出发后郑和上船之地,意义重大。

活动中,赵志刚老师展示出《郑和航海图》,介绍所考察遗址在郑和下西洋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相关历史事件以及背后的文化价值,帮助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航海历史。



拟稿:朱 颖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