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志办
裴静
去年底,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完成改造并正式开街。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这座承载着百年沧桑的车站不仅走红南京人的朋友圈,更是成为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浦口火车站不仅是铁路变迁的见证者,更是连接南北、沟通内外的关键枢纽。从清末的初步构想,到民国时期的繁荣盛况,再到新时代的现代化转型,它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浦口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
刚竣工时的浦口火车站
据民国时期的《江浦续志稿》载:“津浦铁路总站位于浦口,远瞰首都(南京),平吞江濑,诚邑境一大观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津浦铁路局在邑境中区,临靠九袱洲,东区柳州,金汤门一带地方,购买民地约六百余亩,又占用浦口旧城西南隅城墙及土山官地约百余亩,由浦镇越花旗营至东葛车站,沿路线延西民田亦在圈购之列,地价每亩五十元或三十元不等。虽甚膏腴,亦从割爱。盖铁路为国有性质,任指何地,不能违抗也。”
津浦铁路全线图
津浦线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筹划兴建,征收土地后,分南北两段施工,浦口至韩庄为南段。宣统元年(1909)正月初十日,开工建筑,宣统三年完成铺轨工程。民国二年(1913),津浦铁路全程正式通车。全线起浦口经蚌埠、徐州、济南、德州至天津,共长1013.83公里。
1949年前,津浦铁路为单线杂型轻轨,道岔为拼装式,枕木多数失效,并存在站线短、股道少、圩区路基土质差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便立即组织抢修土质差的地段,维持通车。1958年11月,经铁道部批准修筑津浦复线。1961年修至东葛,并竣工通车。复线境内长16.809公里。两线跨越滁河的三道桥梁,于1976年完成改造工程,站线由原来的400米延长为850米,并增股道,改造道床,铺设混凝土轨枕及长钢轨。严重地段予以改线,并对桥梁、涵洞进行相应改造,使桥梁载重等级均较前提高,达到24级。通过整治改造、兴修复线及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南京长江南北的运输效率大为提高。两线日通过能力提高到143对,增长了5.3倍。境内路段隶属南京铁路分局,东葛为管界边线。东葛至林场间双线的上行绕线占地1540亩,下行线为1956.6亩。
旧火车票
津浦铁路线经县境初期设有四个站场,即浦口、浦镇、花旗营及东葛。其中,浦口为起点总站,此外均属中间站,仅有载客的慢车及装卸的货车停靠,其规模较小,唯浦镇附属设施颇佳。
据《江浦续志稿》载:“十年(1921)以来,江口岔道逐渐增多,综计江口车站暨货站(场)等处,现有六十余条,绮交互错,输运灵通。不可谓非路政之进步也。”当时的总站建有三层西式楼房一座,共六十二间。
浦镇车站旧貌(改造前)
浦镇车站距浦口4.5公里,为南段的附设基地,机车厂设浦镇万峰门内,俗称浦镇机厂或浦厂。厂中有洋工程师,及数千名工人。建机房六座,为装配及修理客货机车之用。
浦镇机厂旧貌
1949年9月,江浦的县境只有花旗营与东葛两站。到了1961年4月,复线通车成功,花旗营车站废,改设林场车站,增设上行永宁的南北站,北站为北线路所。截至1986年,境内有东葛、永宁镇及林场三个站。
东葛车站“大货房”
东葛站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位于本县永宁镇境内。
东葛火车站英式建筑(原为津浦铁路在浦口境内最西边的车站仓库)
永宁镇站建于1960年,是当时上行线的新增站,次年4月通车使用,设于境内永宁镇南。
林场站建于1959年,复线建成通车。废花旗营站改设此站,在本县大桥乡东道边境与浦口区西部交界处。
浦口铁路的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如今,这座百年车站正以全新的街区面貌重新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街区内保留了浦口火车站主体大楼、车务段大楼、电报房、月台和雨廊等历史建筑,同时融入了咖啡馆、图书馆、旧物店等现代商业设施,过往与新生都让这座老地标重新焕发光彩。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