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传仓
河歪
南京人把河蚌叫“wāi wai”、“wāi子”,也有叫“河wai”。“wāi”就用“歪”字。大概是因为把河蚌平放下来,一边高,一边低,呈歪状。
胳(ɡā)奓(zhà)窝
人们把肩膀以下的部位称为“ɡā zhi 窝”。《倒序现代汉语词典》:“胳肢窝,ɡā zhì wō。腋(下)的通称。”南京人则称为“ɡā zhà窝”,“zhà”字可用“奓”。《新华词典》:“奓,……zhà,(方言)张开。”因为此处是胳膊张开之处,故可用此字,写为“胳奓窝”。
垠(kèn)
南京人将人身上的污垢叫“kèn”。皮肤浸水后用手搓,便会出现灰黑色的、形似老鼠屎的条状物,即是“kèn”,可写作“垠”。《汉语大字典》:“垠,……kèn,凸起的土埂子。”音同,义近,形似。
尿脬(pāo)
人们将猪等哺乳动物的膀胱,叫“尿pāo”。“pāo”字有人写作“泡”,不妥,应用“脬”字。《汉字大字典》:“脬,pāo。膀胱。”《广韵》:“脬,腹中水府。”
苞芦
南京人把玉米叫“bao lú ”,可写作“苞芦”。用“苞”,因为它的谷穗像长形的花苞(如玉兰);用“芦”,是因为它的茎叶像粗的芦柴。
溏(táng)心蛋
有的咸鸡蛋、咸鸭蛋、松花蛋的蛋黄不是固体,而是流体。南京人称此为“táng心蛋”。“táng”,有人写作“糖”字,不贴切。因为它虽像糖稀,但不甜,应该用“溏”字。《新华词典》:“溏,táng。……半流动的。(例)溏心鸡蛋。”
枵(xiāo)
南京人对不厚的东西,如纸张、布等,很少叫“薄”,大多称“xiāo”,可写作“枵”。《汉语大字典》:“枵,xiāo。……布类的丝缕疏而薄。如:枵薄。”
奘(zhuǎng)
南京人对条状、直径大的东西,既叫粗,又叫“zhuǎng”,可写作“奘”字。《中华字海》:“奘,……zhuǎng(‘装’上声)。方言,粗,粗大。”
臌(gú)
南京人将一种成馒头状高于周围的现象,称为“gú”。此“gú(‘姑’阳平)”一般人用“鼓”字,但用“臌”字更好。
虽然“鼓”与“臌”皆读“ɡǔ”,均有“凸起”之义,但因“臌”字一般是指臌胀病,臌胀病人的肚子是gú出来的。因此,可以“臌”字变声为阳平“ɡú”使用。
裂璺(wèn)
南京人将瓷器、陶器、玻璃等易碎物品,有裂纹而未破,叫“wèn”,可写作“璺”。《汉语大字典》:“璺,wèn,裂纹。”南京话音“wèn(闷)”。
勚(yì)了
坚硬的东西经过长期使用而磨损,变薄、变小,称为磨“yì了”。“yì”字可写作“勚”。《新华词典》:“勚,yì。……器物磨损,失去棱角、锋芒等。”
(节选自《南京史志》2014年第一期)
发布:梁 刚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8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