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跟着方志游南京|寻访“十里秦淮”西五华里有故事的老地名——仓巷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方志文化传播处  发布时间:2025-07-22 15:14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从来凤街向北,过升州路右转,便是仓巷了。



这条北起建邺路、南接升州路的巷子,曾是南京城内重要的南北通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仓巷在历史上曾是运粮要道,故得此名。早在三国孙吴时期,这条紧邻朝天宫的巷子,便是通往宫城内的粮仓——苑仓的要道。巷内及周边聚集了不同时代的仓库,从“将军仓”到“太仓”,从“大军仓”到“糯米仓”,无不诉说着此地与“仓廪”二字的不解之缘。


1853年江宁省城图


关于“仓巷”之名,还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说法。

相传,仓巷曾因为其主巷两侧八条支巷——安品街、月牙巷、七家湾、牛首巷、东止马营、丁家巷、朱状元巷、木屐巷,如龙爪伸展被称为“八爪金龙巷”

据说,这巷子之所以如此分布,是因为明初朝天宫苍龙坠落此处,化为此巷。所以,当时元宵舞龙必汇于此后因触犯朱元璋忌讳,刘伯温以七十二井镇龙,掘深沟以“抽龙筋”,又以“龙进仓,不得出之谶,终定名仓巷。而那些喧腾灯市亦迁往夫子庙。



自明代乃至更早时起南京城中从鼓楼小粉桥,经管家巷、大王府巷,延伸至仓巷,就已经形成纵贯老城的南北通道。


道光年间金陵省城古迹全图


两侧商肆林立,市声鼎沸。南京人引为骄傲的元宵灯会,最初便发轫于此。《儒林外史》盛赞南京,所谓:“人文萃聚之区也,冶山之气钟毓所凝”,足见其地繁华与文风之炽。明代出使朝鲜的状元朱之蕃宅邸所在的朱状元巷,方志大家陈作霖营建的可园,皆汇于此地,文脉绵延,可见一斑。


陈作霖像


步入近代,书香成为仓巷最鲜明的印记。

20世纪90年代,聚益书屋的木招牌在巷口挂起。仓巷旧书业鼎盛之时,五十余家旧书店沿街排开,泛黄纸页的气息弥漫空中,成为华东闻名的“旧书一条街”。旧书之外,古玩、玉石、老瓷亦藏身其间,延续着此地“寻珍觅宝”的传统。



今日漫步仓巷,巷弄间仿佛仍有旧日粮车的回响与书页摩挲的声音。古朴的民宅、文人淘书的专注背影、七家湾飘来的牛肉锅贴香气,连同那曾钉锁“苍龙”的深井传说,共同编织着仓巷的故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拟稿:许吉云

审核:窦予然

发布:王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