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馆藏举要|金陵十八景圖(上)——古金陵城的“美图秀”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市方志馆  发布时间:2025-08-28 10:1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金陵十八景圖》,又名《金陵山水册》,明代文伯仁绘。南京市方志馆所藏《金陵全书》(乙编·史料类)第47辑中,现有收录。

文伯仁(1502—1575),明代书画家。字德承,号五峰,又号葆生,长洲(今苏州)人,庠生,文徵明之侄。善诗文,著有《五峰山人集》,惜不存。后因避倭寇乱,举家迁徙金陵,寓居栖霞寺、白鹿泉庵等地数年,自号摄山老农,并撰有《栖霞寺志》三卷。流寓金陵期间,文伯仁饱览金陵各处胜景,精心绘制《金陵十八景圖》。晚年迁回姑苏虎丘西麓居住,终老于此。



文伯仁精于山水、人物,效法王蒙、文徵明等前贤体格,而有变化,尤擅制横披大画,为“吴门画派”重要人物之一。明代朱谋垔《画史会要》称其“作山水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擅名不在衡山(文徵明之号)之下”。



《金陵十八景圖》,纸本设色,十八开册页,每开尺幅长22.8厘米,宽20.5厘米。图绘金陵的十八处胜境,依次为:三山、草堂、雨花台、牛首山、长干、白鹭洲、青溪、燕子矶、莫愁湖、摄山(即栖霞山)、凤凰台、新亭、石头城、太平堤、桃叶渡、白门、方山、新林,浓缩了金陵风光的精华所在。



金陵城山明水秀,形胜天成,历代名流俊彦纷至沓来,寻幽探胜。明代以降,不少有识之士相继以图画、诗文等形式,着力表现“金陵八景”、“金陵十六景”、“金陵二十四景”乃至“金陵四十八景”等金陵古迹名胜。明代画坛“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曾经绘有《金陵十景》,然而画已无存。文徵明之侄文伯仁绘于1572年的《金陵十八景》册页,很可能是现存最早的金陵风景画作。


拟稿:张 娟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