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索 引 号:    425802869/2024-100083 信息分类:     / /
发布机构: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4-12-25
生效日期:    2024-12-25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市志办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暨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
文  号:     关 键 词: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市志办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暨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市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依据年初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相关安排,12月24日市志办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暨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会议由市志办党组书记、主任姜巧玲主持,全办处长以上领导干部参加。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论调查研究(2024年)”汇编材料,4名中心组成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等方面,紧扣文化传承的重点难点、方志业务的瓶颈问题、群众呼吁的文化需求,结合分管工作,分别以“浅谈地方志在建设有文化厚度的魅力之城中的作用”“南京方志文化六进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建议”“扎实编纂重点史志作品 助力南京文化强市建设”“保持精品意识持续提高全市年鉴编纂质量”为题对调研成果进行深入交流。



姜巧玲认为,当前,南京市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体现美好生活的“四个之城”,其中之一即建设更有文化厚度的魅力之城,而地方志作为记载一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独特功能,正可以为“魅力之城”的打造提供历史滋养,注入文化活水,发挥方志效用。她首先梳理今年以来对史志馆联盟单位、高淳等区志办、杭州等兄弟城市、陕西商洛等对口帮扶市的走访调研情况;分析了对玄武、秦淮、江宁区问卷调查结果;详细分享从调查研究中体会感受到的“魅力之城视角下的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积淀”和“地方志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发展中的效用”;提出地方志在助力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的局限: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局限性,未能充分认知地方志在城市文化厚度提升上的价值;二是地方志资源挖掘不够,“魅力之城”中的历史人文特色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方志发展力量受限,导致在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中难以施展身手。最后,就南京魅力之城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方志作用提出三点对策和建议:立足“存史”,积淀古都文化厚度;立足“育人”,厚植金陵文化土壤和立足“资政”,展示名城魅力风采。



市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汤林平提到方志文化“六进”(进机关、学校、社区、农村、军营、企业)活动,是方志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重要通道和平台。通过对已设和新设“方志南京”图书角的单位和受众进行回访、调查、梳理、沟通和分析,他发现自2020以来,方志文化“六进”活动,至少在三个方面实现了新提升:一是数量超预期,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立“方志南京”图书角“至2025年,全市总量达到100个”的目标,现在已达117家;二是内容有突破,除了之前单一的送书授牌活动,现在适当增加了交流互动与宣讲;三是服务新拓展,坚持围绕中心、修志为用导向,主动延伸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时,他指出“六进”活动还存在五点不足:书籍多样性不足、活动融合性不足、主观能动性不足、覆盖均衡性不足和维护及时性不足,认为可以从源头上拓展、关联度上结合、实效上发力,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市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国军介绍了2022年以来,全省共有42部史志作品入选编纂出版资助计划,其中南京市入选8部,居全省前列。他分享了市志办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更有文化厚度的南京”这一目标要求,从科学立项、有序推进、精心指导、有效宣传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积极参与江苏省重点史志作品编纂出版资助计划的主要做法。在志书编纂的具体实践工作中,他认识到还存在着编纂主体挖掘的力度还不够、编纂骨干培养的力度还不够、编纂形式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和编纂成果推广的力度还不够等不足。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发掘编纂主体;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水平;加强创新创造,推出史志精品;加强宣传推广,发挥社会效益。继续秉持传承历史、服务当代、启迪未来的宗旨,为南京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方志智慧。



市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施国俊重点围绕精品年鉴工程暂停的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精品年鉴意识,不断巩固、提高全市年鉴编纂质量这一课题,先后带队赴鼓楼区、六合区、溧水区地方志办公室,通过实地察看、现场座谈、年鉴审读等形式进行一线调研,详细了解南京市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现状,发现当前南京地区综合年鉴编纂还存在着精品年鉴工程暂停后各区年鉴编纂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各区年鉴编纂人员经费等保障仍存在不足、年鉴资源整体开发利用水平有待于提高等问题。希望通过提高站位,将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贯穿年鉴编纂工作始终;多措并举,直面当前年鉴编纂中的实际困难;修用并重,不断加强年鉴资源的利用工作等方式方法推动南京地区综合年鉴高质量发展,确保南京年鉴在全省、全国的第一方阵地位,为南京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年鉴力量。



从交流的情况看,一年来中心组成员均聚焦重点难点,对照上级要求、群众期盼,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走访、问询调查、开会座谈等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了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有分量的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报告,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会议强调,要扎实推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深化运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上下功夫,出实效。一是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深化思想理论认识的过程。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特别是重点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将调查研究作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再学习、再深化、再推进、再落实。二是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作风的举措。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研究,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实际问题研究得更深、矛盾症结把握得更准。举一反三、深化拓展,研究制定一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措施,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市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持续破解制约全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突出难题。三是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聚焦调研过程中折射出的干部能力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干劲。切实提高全办干部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创新实干、推动落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锤炼扎实作风,坚定不移地加强全办作风建设,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推动实践工作的具体行动。

会议还学习传达了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拟稿:向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