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站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群工作

党纪学习教育| “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李瑞清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24-07-26 18:2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党纪学习教育| “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李瑞清


李瑞清(18671920),字梅庵,又字仲麟,号梅痴、阿梅、玉梅花庵主,晚号“清道人”。江西临川县温圳镇(今进贤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八年,云贵总督魏光焘聘请李瑞清主持当地的书院讲席,不久,魏光焘移任两江总督,又将李瑞清延揽至江宁。在魏光焘调往闽浙之后,由于设在江宁的师范传习所闹风潮,新任总督周馥委任他为该所总办。在李瑞清的恳切劝导之下,很快便平息了事端。由此他被委任为江宁提学使,兼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李瑞清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又称两江师范学堂,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名三江优级师范学堂,由先后任学堂总稽查的缪荃孙、方履中、陈三立负责筹建,取代了旧式江宁府学,生源主要来自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在对学堂进行考察之后,李瑞清认为学堂最大的问题在于师资不足,所聘请的日本教师“非彼邦之名士”,因此存在着“所教非所习”的问题。因此他亲自前往日本考察教育,聘请中外众多思想新潮、学识卓著的人士担任教学工作;同时延请一名总教习,专力监督教师的教育工作,并制定校规,严格执行。在学科设置上,他提倡国学、科学、艺术并举,在学堂首次开设了图画手工科,这是我国艺术教育的开端。他亲自讲授国画课,培养了像张大千、吕凤子、姜丹书等著名艺术家;同时他在金石考订方面的精深造诣,又培养了像胡小石这样优秀的金石大师。他在教育理念方面,提倡自动自主学习的精神,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课堂知识外,还尽量增加学生的课外练习机会,为了能让农业博物科的教学工作深入开展,还特地购置了100余亩农场,数十头耕牛,给予学生实地操作试验的机会。

在李瑞清的主持下,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学生成绩为江南各高校之冠。名师汇集,著名学者如柳诒徵、刘师培、雷恒、萧俊贤、松本孝次郎等皆执教于此。他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立为校训,“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倡导“匡时而振俗”。李瑞清外和内介以身作则,他廉洁自律,除了津贴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收入,且常常要拿来补贴家用,以及帮助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因此积蓄十分有限,他曾经表示,家里“既没有冬天御寒的衣裘,也没有可以长期典当的有价值的物件”,但是一旦有需要花钱的地方,他从不吝惜。他将多年积蓄捐出,加上地方富绅的襄助,在上海创办了短期的留美预备学堂,企望着“送一人出国,将来救中国就多一个人的力量”。在学堂任教的好友吴瀚涛生活窘困,他将“清白钱”百余两白银送至吴府,宁与良友共用之,而不肯赠予达官贵人。

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辛亥革命爆发,江苏、浙江、上海军政府会攻江宁。两江总督张人骏无可奈何之际,忽然听到两江师范学堂里仍然书声琅琅。张总督赞许道:“李瑞清没有离开,果然是好汉子啊!”因此请李瑞清出山主持江宁政务。其时张人骏与江宁布政使樊增祥在联军攻势下纷纷离去,提督张勋据城而守。张“辫帅”军纪不严,部下多有抢掠。为了保护江宁百姓,李瑞清“临危授命”,他紧急购买30万斛米,并设平粜局,以赈济难民。在他的庇护下,学堂安然无恙,学生安然撤离。在清帝退位之后,李瑞清辞去了两江师范监督的职务,离校时,他卖了自己的车马,将钱散发给贫穷的学生,随后两袖清风,飘然而去。

最后的几年,李瑞清的生活过得很艰难。一家老小50余口蜗居上海,不得不以卖字画为生,甚至将多年来用心收藏的经史、金石书籍也卖掉换钱。晚年的他得了严重的高血压,常常头晕目眩,但依然为了多卖出几张字画换钱而不懈执笔,几次昏厥过去。即使如此,一旦他人有难,他仍然热心相助。当时安徽、湖南地区闹饥荒,不少难民逃到上海,李瑞清将卖画所得钱款悉数用来帮助难民,而家里则几近揭不开锅。这几年的生活,用他的话来说便是“闭门不管人间事,泾苇空庖煮菜羹”。

192081日,李瑞清因中风病逝。他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金石家,但更以伟大的教育家立世,为人所怀念与敬重。他“舍身教育中,牺牲富贵名誉”,用心建立起的两江师范学堂,后来几经演变,历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直到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都有他所倡导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俭朴、勤奋、诚笃”的精神立于其中。他秉性谦和,待人宽厚,但自有一种坚韧和奋发的精神。他崇拜司马迁、文天祥、史可法,每次阅读他们的著作无不感慨流涕。他坚信,虽然人生的境遇总有坎坷,但总有一天会“淬久锷愈铦”。他喜欢梅花,多次以梅花为诗赋的题材,而咏梅的诗句“志清洁而纯粹兮,枝连卷而纵横。参天地而独立兮,柱万古之茫茫”,正是他对自我精神的写照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他的一生,实践了他对学生的殷殷期许,“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拟稿:林 盼

审稿:朱 颖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